timezone |
---|
Asia/Shanghai |
请在上边的 timezone 添加你的当地时区,这会有助于你的打卡状态的自动化更新,如果没有添加,默认为北京时间 UTC+8 时区 时区请参考以下列表,请移除 # 以后的内容
timezone: Pacific/Honolulu # 夏威夷-阿留申标准时间 (UTC-10)
timezone: America/Anchorage # 阿拉斯加标准时间 (UTC-9)
timezone: America/Los_Angeles # 太平洋标准时间 (UTC-8)
timezone: America/Denver # 山地标准时间 (UTC-7)
timezone: America/Chicago # 中部标准时间 (UTC-6)
timezone: America/New_York # 东部标准时间 (UTC-5)
timezone: America/Halifax # 大西洋标准时间 (UTC-4)
timezone: America/St_Johns # 纽芬兰标准时间 (UTC-3:30)
timezone: America/Sao_Paulo # 巴西利亚时间 (UTC-3)
timezone: Atlantic/Azores # 亚速尔群岛时间 (UTC-1)
timezone: Europe/London #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UTC+0)
timezone: Europe/Berlin # 中欧标准时间 (UTC+1)
timezone: Europe/Helsinki # 东欧标准时间 (UTC+2)
timezone: Europe/Moscow # 莫斯科标准时间 (UTC+3)
timezone: Asia/Dubai # 海湾标准时间 (UTC+4)
timezone: Asia/Kolkata # 印度标准时间 (UTC+5:30)
timezone: Asia/Dhaka # 孟加拉国标准时间 (UTC+6)
timezone: Asia/Bangkok # 中南半岛时间 (UTC+7)
timezone: Asia/Shanghai # 中国标准时间 (UTC+8)
timezone: Asia/Tokyo # 日本标准时间 (UTC+9)
timezone: Australia/Sydney # 澳大利亚东部标准时间 (UTC+10)
timezone: Pacific/Auckland # 新西兰标准时间 (UTC+12)
- 简单自我介绍
Connie 2. 你认为你会完成本次残酷学习吗?
是
- 笔记的内容参考:
- 今天的阅读有哪一点让你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或者特别有感触的?
- 有什么想在叙事共读会上和大家讨论的点?
- 有什么补充的相关材料可以给大家分享的,并简要介绍一下材料内容。
今儿读了 《The Network State》第一章。最简要来说,网络国家的特点:
-
团结和信任:一致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感、线下聚会、社交信任
-
链上治理:链上普查、数字护照链接实体据点、加密货币经济体系
-
和实体国家异同:都有外交承认,有实体、政体,但跨越地理边界,去中心化
为啥网络国家可行?
- 在实体世界建国的前六种方式——选举、革命、战争、微型国家、海上自治、太空——难度极大,技术上不可行、政治上不可能或法律上有惩罚风险
- 互联网权力去中心化,社区可以在传统政府之外组织
- 网络国家直接使用围绕互联网构建的技术套件,无需发明新技术
拥有网络国家的七个步骤,DAO 目前实现了初创社会、具备集体行动能力、线下建立信任(开始有了聚会),但有些还没有建立经济体系、物理据点,人口也还没达到一定规模更别谈链上普查和获得外交承认。
另外 我还有一个一直萦绕在我脑海的想法 传统上,国家的成立是为了摆脱自然状态,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如霍布斯所说,主权者可以帮助人们避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洛克则认为土地紧张引发的争执需要政府来解决。但如今,大多数人已经生活在现有国家体系下,享有财产和人身的保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国家,尤其是网络国家?根据 balaji 的定义,如果是需要一个身份认同,一个社团组织就可以满足,链上治理和经济体系一个组织也可以有。但成立一个国家还需要更复杂的事情,比如军队、政体。或许,战争状态中的人们更需要这样一个国家来提供庇护和稳定。
先记录 不知道读到后面有没有新的想法
当然 balaji 有可能的回答是:
- 对比现在的传统国家人们的自由和选择受到地理边界的限制,现代社会的个人追求打破地域界限选择更灵活的生活和经济方式。
- 网络国家的定义可能不是建立在传统国家的概念上,传统国家强调领土主权啥的 网络国家是强调文化价值观身份认同之类的,可以通过数字链接形成新的国家形态。
今天主持了共读会啦!好开心大家都参与了,感觉大家都特别积极~也很有成就感~
为什么成立国家?
政治哲学第一章。
在霍布斯的理论中,自然状态是混乱、暴力和不信任的代名词。人们为了自保,陷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国家的成立就是为了结束这种危险的自然状态,让人们通过契约放弃部分自由,获得秩序和安全。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并不像霍布斯描述的那样充满冲突和不信任,而是相对和平和理性的。然而,洛克也承认,尽管自然状态下人们有自然法指导,但由于没有公认的司法机构来解决争端,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国家的成立不仅是为了摆脱自然状态中的不确定性,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命、自由和财产。
卢梭对自然状态有较为理想化的看法,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平等且善良的,真正的问题出现在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之后。国家的成立不是为了摆脱自然状态,而是为了应对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所以之前政治哲学的观点就是成立国家能够摆脱自然状态或者有政府能够帮忙惩恶扬善。但是现在和平年代的人有什么理由会摆脱自己的国籍去加入一个网络国家呢?
从 Vitalik 对 《The Network State》 的评论中,对网络国家有以下缺陷总结:
缺陷 1: 创始人过度集中权力
- 问题:网络国家的模型强烈依赖于一个被认可的创始人,这在早期可能是必要的,但当网络国家规模扩大后,这种集中的权力可能会变得危险。创始人长久掌控权力可能导致权力集中化问题,尤其是当网络国家成长到一定规模后,这与去中心化的理想背道而驰。
- 折中解决方案:Vitalik 建议采用 “退出到社区” 的机制,创始人在网络国家达到一定成熟度后,逐步交权给社区,鼓励更广泛的社区参与。这类似于让网络国家的治理逐渐从创始人的掌控转变为社区自治。
缺陷 2: 财富集中化和排斥穷人
- 问题:Vitalik 担心网络国家可能只会服务于富有的精英群体,而无法有效帮助贫困人群。例如,尽管有些人可以通过网络国家逃避极权国家或获得更好的生活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移民到这些国家,尤其是社会底层的人。
- 折中解决方案:Vitalik 主张网络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国投资来帮助贫穷国家的本地经济,同时通过政治行动推动现有国家的移民法律改革,避免网络国家成为富人专属的避难所。
缺陷 3: 过度依赖“退出”机制
- 问题:网络国家提倡通过“退出”现有国家的方式解决问题,但 Vitalik 指出这并不总是有效,尤其是当世界局势紧张时。比如,如果所有自由主义者选择离开现有国家,剩下的国家可能会陷入专制或极端主义的控制。简单地通过“退出”并不能保证全球政治的稳定。
- 折中解决方案:Vitalik 强调,不应单纯依赖“退出”作为唯一解决方案,而应通过加强全球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治理创新和对话。网络国家可以成为现有国家的补充,而非取而代之。
缺陷 4: 全球性负外部性
- 问题:如果网络国家的监管较为宽松,可能会导致全球性的负面外部性问题,比如一些技术(如生物武器或人工智能)的不当发展,可能会对全球构成威胁。
- 折中解决方案:Vitalik 建议网络国家应该专注于 自我防御技术,以防范新兴技术带来的风险。他还强调跨国合作的重要性,建议网络国家的主权不应是绝对的,应与其他国家保持合作,特别是在对抗全球性威胁方面。
在整理上一周共读会的内容,争取有一些总结沉淀,发现大家很多的思想都有共同之处,就会觉得集体去读一本书是真的很棒的选择,会有陪伴的感觉。
同时我也对福山的《信任》开了头,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但是经常上课的时候被提到,没想到真正翻开原书是在毕业后 Web3 的行业的共读会中。
为什么读这本书? network state 的理想是链接人们,拥有共同的身份认同,构建出一个基于相互信任的共同体,人类自组织的共同体是信任的生成园地,和社会习俗、规则、道德义务和其他习惯链接在一起。由此可以引出下一阶段的内容:福山的《信任》
在思考 LXDAO 的 良心 二字和信任的关系。良心有人性中性本善的部分,也有对共同体中其他人能够和我一样善的信任和期待。我的书还在路上,今天又是家庭聚会,匆匆忙忙读了五分钟。摘录一些喜欢的句子。
经济立于社会生活中,若要理解经济,必须要了解现代社会如何急性自我组织这一更为宏观的问题。
在想中国经历了疫情之后,会让我们重新发现人与人之间链接的价值,在 Web3 网络让我们链接又隔离我们,素未谋面的人如何又有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