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zone |
---|
Asia/Shanghai |
- 简单自我介绍
- 你认为你会完成本次残酷学习吗?
- 笔记的内容参考:
- 今天的阅读有哪一点让你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或者特别有感触的?
- 有什么想在叙事共读会上和大家讨论的点?
- 有什么补充的相关材料可以给大家分享的,并简要介绍一下材料内容。
《政治哲学》第一章:自然状态 讨论国家存在的正当性的方法之一就是思考其不存在时人类会如何生活,也就是在原子化的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会如何演变。 首先是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会因猜疑和竞争不可避免走向战争,所以必须有强有力政府支持的霍布斯。他在《利维坦》中进行了论证: 理解人性首先需要自我认识,将运动守恒定律迁移到人身上就是人对幸福的持续追求,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足够多的权力。一方面是因为人对权力有无止境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益品是稀缺的,如若无法获得更多权力就无法维持现状。因此人人都会开展对权力的追求,进而导致竞争。他认为人与人是平等的,不是智力或体力的平等,而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杀死另一个人的平等。 在这种前提下,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会攻击他人剥夺他人的利益,而为了防止自己被剥夺而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有时为了赢得未来强大的名声或荣誉也会主动攻击而不收取实际利益。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尔虞我诈的战场,每个人都不得不时刻准备战斗。 为驳斥他的观点,有人提出问题,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否有道德,如有,那在无国家状态下的人是否可以依此抵制侵犯他人的诱惑? 对此,霍布斯的观点是,在自然状态下,对错都无意义,因为非正义代表违反某条法律,但法律存在则必须有执法者和立法者,自然状态下无共同权力,也没有法律,亦即无正义与否的区分。也就是说人有无限膨胀的保存自我的权利,可以有做任何自己认为合适的事情的自由,即便是伤害他人。这就是所谓的natural right of liberty。 他提出十九条自然法则,认为遵循它们可以达到一种相对的和平。 个人理性的最优解就是攻击他人,而集体理性的最优解是服从自然法以生活在和平状态下,二者相互背离时很难根据集体理性的方式合作,如要我们服从自然法,需要根据周围人的判断进而决定,如果周围人都服从自然法,那我们就有服从的义务,但若不是,那对美德的追求就只会导致自己的毁灭。(有点像《三体》里的黑暗森林法则,生命体互相猜疑,最终都会先下手为强。) 霍布斯为此给出的答案是创立一个主权者以惩罚那些不服从自然法的人。由此人们可以度过和平的一生进而进行价值的创造。
其次是在神学框架下认为人受自然法约束可达到和平的洛克。他在《政府论》中认为无政府状态下有达到和平的可能。 因为自然状态下人们完全自由且完全平等,这里的平等是指没有人有自然权力让其他任何人服从自己,也就是不存在自然的统治者。他认为存在的自然法不包括霍布斯提到的伤害他人的权力,而应在保存自身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存他人,自然状态的自由不意味着放任,人仅被赋予做道德允许之事的自由。 洛克认为人不具有自动遵循道德法则的动机,若要执行自然法,需要人有权力,因为自然状态下人人平等的缘故,人皆有自然权力去惩罚违背自然法的人,这样人们会联合起来惩罚加害者以保护自己将来的权益。 不过加害者也可能联合进一步剥削受害者,而人们会保全自身也可能选择不联合,所以洛克最终其实还是没能给出一个自然状态下必然达到和平的论证。 再者是认为同情和怜悯会对人的攻击冲动形成有效约束的卢梭。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提到,霍布斯或洛克都是将文明人的属性投射至自然人身上,野蛮人习惯独居,所以排除对名誉的追求,因为无语言表达想法,所以也没有对权力的欲求。野蛮人受自我保存和怜悯心的双重驱使。 但是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完善能力,面对生存斗争人可能会夺取他人生活资料,但也会创新工具,且群体生活的好处随时间流逝逐渐明显,独居的野蛮人得以构建家庭。 当合作与工具生产出足够多的用品时,闲暇产生了,进而人类开始创造腐化的需求,原先的奢侈品继续拥有不会再带来快乐,但失去则会带来痛苦。同时语言的发展导致了对才智的比较,进而产生了骄傲、羞愧、嫉妒等情绪。待到私有财产的主张规则出现,平等被破坏,贫富差距带来混乱,进而导致冲突和可能的战争。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确定了社会的正义规则以确保和平,但它其实更有利于富人,因为他们拥有更多需要受到保护的财富。 也就是说,现有人类文明体系正是对自然状态下可能的战争状态所做出的反应。 最后是认为人可以在无政府状态下进行高度合作的无政府主义者们。他们认为人在未来可以通过自然互助获益,实现高度合作,因为长期来看这对每个人都更有益。不存在垄断的政治权力机关即国家,因为这种规则的加入与执行都是自愿的。但无政府社会对人的约束过低会导致反社会的人拒绝加入,部分人集合制造冲突无法进行约束,而若进行强力约束则与平常的国家没有区别。 综上,自然状态下的人类社会很难维持长久稳定发展,人类需要其他的组织形式以实现成长。
但问题是鼓机的使用超过了它作为代表的界限,它创造了鼓手无法创造的鼓点,形成新的音乐流派,加入旧的音乐流派,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所以认为它仅仅是表征的这种想法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因为它突破了这个界限。 差异是原始的动力,是潜在的可能性,还未完全具体的存在,差异是超越表征的。现实本身也是无穷无尽的差异,而非形式。 所有模型都是错的,但有些模型有用。 老鼠会在这样的迷宫中迷路,它们可以被训练,然后根据奇数或者偶数的序列在迷宫中得到食物,但没有办法在一个质数的迷宫中训练成功。人也常常在类似的迷宫之中,有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在认知上再往前进一步,我们就可以揭开它。在他看来,人类也总会遇见超出自己认知边界的境况,但科学的努力会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协调失败(coordination failure):一组人本可能通过集体协作以实现想要的结果,但因为无法协调彼此的决策而失败。 我们首先要理解当下系统的运作,然后才可能促进变革:认识现状,厘清现实中的权力结构,这是更基本的事情。 思维模式的多元告诉我们的是,事情不是非此即彼,要在特殊的情境中做判断。而对于社交媒体,它最让人烦恼的地方在于放大了意识形态:细节在那里不存在了。人们分成了不同的阵营。它当然是有效的,但它是在某个特定的环境设置下才有效。 “协调”的模因是为了吸引人们去做这件事,而且区块链能够被用作“协调”的基质,这很好。然后我们可以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协调起来,但这个意义上的协调是中立的。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价值编程进区块链中,所以我们必须辨识出权力的不平等,以更好地协调。 对于 Josh 来说,这是一个既要又要的问题,协调很好,但协调不可能是中立的,我们或早或晚都要面对如今的权力结构,奴隶制和资本主义都是协调机制。
- Vitalik:What do I think about network states?
网络国家是一个具有道德创新、民族意识、公认的创始人、集体行动能力、面对面的文明水平、统一的加密货币、受社会智能合约限制的共识政府、众筹购置的物理领土、虚拟资本和证明有足够多人口、收入和产权的链上普查机制, 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外交认可。 现有的国家在地理上保持连续和集中,但在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内部分裂,而网络国家保证价值观的统一,在地理上却可能是完全分散的。 第一步,成立一个“怀揣伟大愿景”的在线社区,创始人的合法性来自于追随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第二步,将其变成能够采取集体行动的小组,用共同的事业把不同的人团结起来。
第三步,在线上建立信任体系,并开始初步线下的接触。
第四步,众筹购置土地、房屋甚至城镇等物理资产,把线上社区转移到线下的节点中。
第五步,以链的方式连结所有物理节点,比如构建加密护照来确认物理节点的访问权限。
第六步,构建链上的人口、资产普查机制,证明社区的不断增长并据此应对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怀疑声音。
第七步,开始进行外交谈判并最终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外交承认,逐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创建新的监管环境,让居民拥有与主流偏好的优先事项不同的优先事项:例如,“任何人都可以裸体走动”的区域,或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间实施不同权衡的区域,或将更多精神活性物质合法化的区域。 创建新的监管机构,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与现状相同的优先事项。例如,你可以只征收庇古税,而不是通过监管特定行为来改善环境友好度。你可以要求强制责任保险,而不是要求许多行动获得许可证和监管部门的预先批准。你可以使用二次投票进行治理,使用二次融资来资助地方公共物品。 通过增加某些司法管辖区允许您做任何特定事情的机会,来反对一般的监管保守主义。例如,制度化的生物伦理学是一个出了名的保守事业,在一次失败的医学实验中 20 人死亡是一个悲剧,但 20 万人因救命药物和疫苗未及时获得批准而死亡是一个统计数字。允许人们选择加入接受更高风险的网络状态可能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成功策略。
某程度来说,社群与其周遭环境之间的资讯障碍强度,指涉该社群在多大意义上真正构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社群,而与其周遭环境有所区别。甚至在个体层次上也能看到这个模式:一个可以被完全摸透在想什么的人,也因此完全能够被操纵,从而可能缺乏自主性和对自身行为的责任感。
这个模式对社群建立与加密技术(包括公共区块链、零知识证明(ZKP)和其他强化隐私技术、以及指定验证者签名(designated verifier signatures))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意涵。
猜拳式权威结构(Circular Formal Authority Structures):这种模式尚未被充分探索,但可能可以帮助已经磨耗严重的非正式规范,在文化背景中重新建立典范。
假设有一个「A→B→C→A」形式的权威结构。这与「制衡」概念有关,但更具体来说: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不是全盘影响或多方否决,而是一个系统,其中每个行动者可以被另一个人在回圈中奖励或谴责。想像一个由三个成员组成的团队,坐在一张桌子周围,一起做一份工作,但每个成员决定他们左边那位的薪水。
它有点像一座「纸牌屋」,循环权威结构的效力明显取决于成员之间的非正式规范。因此,非正式规范可能有非常好的机会来获得力量。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可能会一起努力发展合理的规范,并认真对待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