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集群规划
三、前置条件
四、集群配置
五、启动集群
六、查看集群
七、集群的二次启动
Hadoop 高可用 (High Availability) 分为 HDFS 高可用和 YARN 高可用,两者的实现基本类似,但 HDFS NameNode 对数据存储及其一致性的要求比 YARN ResourceManger 高得多,所以它的实现也更加复杂,故下面先进行讲解:
HDFS 高可用架构如下:
图片引用自:https://www.edureka.co/blog/how-to-set-up-hadoop-cluster-with-hdfs-high-availability/
HDFS 高可用架构主要由以下组件所构成:
-
Active NameNode 和 Standby NameNode:两台 NameNode 形成互备,一台处于 Active 状态,为主 NameNode,另外一台处于 Standby 状态,为备 NameNode,只有主 NameNode 才能对外提供读写服务。
-
主备切换控制器 ZKFailoverController:ZKFailoverController 作为独立的进程运行,对 NameNode 的主备切换进行总体控制。ZKFailoverController 能及时检测到 NameNode 的健康状况,在主 NameNode 故障时借助 Zookeeper 实现自动的主备选举和切换,当然 NameNode 目前也支持不依赖于 Zookeeper 的手动主备切换。
-
Zookeeper 集群:为主备切换控制器提供主备选举支持。
-
共享存储系统:共享存储系统是实现 NameNode 的高可用最为关键的部分,共享存储系统保存了 NameNode 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 HDFS 的元数据。主 NameNode 和 NameNode 通过共享存储系统实现元数据同步。在进行主备切换的时候,新的主 NameNode 在确认元数据完全同步之后才能继续对外提供服务。
-
DataNode 节点:除了通过共享存储系统共享 HDFS 的元数据信息之外,主 NameNode 和备 NameNode 还需要共享 HDFS 的数据块和 DataNode 之间的映射关系。DataNode 会同时向主 NameNode 和备 NameNode 上报数据块的位置信息。
目前 Hadoop 支持使用 Quorum Journal Manager (QJM) 或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作为共享的存储系统,这里以 QJM 集群为例进行说明:Active NameNode 首先把 EditLog 提交到 JournalNode 集群,然后 Standby NameNode 再从 JournalNode 集群定时同步 EditLog,当 Active NameNode 宕机后, Standby NameNode 在确认元数据完全同步之后就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向 JournalNode 集群写入 EditLog 是遵循 “过半写入则成功” 的策略,所以你至少要有 3 个 JournalNode 节点,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增加节点数量,但是应该保证节点总数是奇数。同时如果有 2N+1 台 JournalNode,那么根据过半写的原则,最多可以容忍有 N 台 JournalNode 节点挂掉。
NameNode 实现主备切换的流程下图所示:
1. HealthMonitor 初始化完成之后会启动内部的线程来定时调用对应 NameNode 的 HAServiceProtocol RPC 接口的方法,对 NameNode 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 2. HealthMonitor 如果检测到 NameNode 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注册的相应方法进行处理。 3. 如果 ZKFailoverController 判断需要进行主备切换,会首先使用 ActiveStandbyElector 来进行自动的主备选举。 4. ActiveStandbyElector 与 Zookeeper 进行交互完成自动的主备选举。 5. ActiveStandbyElector 在主备选举完成后,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相应方法来通知当前的 NameNode 成为主 NameNode 或备 NameNode。 6. ZKFailoverController 调用对应 NameNode 的 HAServiceProtocol RPC 接口的方法将 NameNode 转换为 Active 状态或 Standby 状态。NameNode 在选举成功后,会在 zk 上创建了一个 /hadoop-ha/${dfs.nameservices}/ActiveStandbyElectorLock 节点,而没有选举成功的备 NameNode 会监控这个节点,通过 Watcher 来监听这个节点的状态变化事件,ZKFC 的 ActiveStandbyElector 主要关注这个节点的 NodeDeleted 事件(这部分实现跟 Kafka 中 Controller 的选举一样)。
如果 Active NameNode 对应的 HealthMonitor 检测到 NameNode 的状态异常时, ZKFailoverController 会主动删除当前在 Zookeeper 上建立的临时节点 /hadoop-ha/${dfs.nameservices}/ActiveStandbyElectorLock,这样处于 Standby 状态的 NameNode 的 ActiveStandbyElector 注册的监听器就会收到这个节点的 NodeDeleted 事件。收到这个事件之后,会马上再次进入到创建 /hadoop-ha/${dfs.nameservices}/ActiveStandbyElectorLock 节点的流程,如果创建成功,这个本来处于 Standby 状态的 NameNode 就选举为主 NameNode 并随后开始切换为 Active 状态。
当然,如果是 Active 状态的 NameNode 所在的机器整个宕掉的话,那么根据 Zookeeper 的临时节点特性,/hadoop-ha/${dfs.nameservices}/ActiveStandbyElectorLock 节点会自动被删除,从而也会自动进行一次主备切换。
在实际中,NameNode 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NameNode 在垃圾回收(GC)时,可能会在长时间内整个系统无响应,因此,也就无法向 zk 写入心跳信息,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临时节点掉线,备 NameNode 会切换到 Active 状态,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整个集群会有同时有两个 NameNode,这就是脑裂问题。
脑裂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隔离(Fencing),主要是在以下三处采用隔离措施:
第三方共享存储:任一时刻,只有一个 NN 可以写入; DataNode:需要保证只有一个 NN 发出与管理数据副本有关的删除命令; Client:需要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 NN 能够对 Client 的请求发出正确的响应。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解决方案的实现如下:
ActiveStandbyElector 为了实现 fencing,会在成功创建 Zookeeper 节点 hadoop-ha/${dfs.nameservices}/ActiveStandbyElectorLock 从而成为 Active NameNode 之后,创建另外一个路径为 /hadoop-ha/${dfs.nameservices}/ActiveBreadCrumb 的持久节点,这个节点里面保存了这个 Active NameNode 的地址信息; Active NameNode 的 ActiveStandbyElector 在正常的状态下关闭 Zookeeper Session 的时候,会一起删除这个持久节点; 但如果 ActiveStandbyElector 在异常的状态下 Zookeeper Session 关闭 (比如前述的 Zookeeper 假死),那么由于 /hadoop-ha/${dfs.nameservices}/ActiveBreadCrumb 是持久节点,会一直保留下来,后面当另一个 NameNode 选主成功之后,会注意到上一个 Active NameNode 遗留下来的这个节点,从而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方法对旧的 Active NameNode 进行 fencing。 在进行 fencing 的时候,会执行以下的操作:
首先尝试调用这个旧 Active NameNode 的 HAServiceProtocol RPC 接口的 transitionToStandby 方法,看能不能把它转换为 Standby 状态; 如果 transitionToStandby 方法调用失败,那么就执行 Hadoop 配置文件之中预定义的隔离措施。 Hadoop 目前主要提供两种隔离措施,通常会选择第一种:
sshfence:通过 SSH 登录到目标机器上,执行命令 fuser 将对应的进程杀死; shellfence:执行一个用户自定义的 shell 脚本来将对应的进程隔离。 只有在成功地执行完成 fencing 之后,选主成功的 ActiveStandbyElector 才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 becomeActive 方法将对应的 NameNode 转换为 Active 状态,开始对外提供服务。
NameNode 选举的实现机制与 Kafka 的 Controller 类似,那么 Kafka 是如何避免脑裂问题的呢?
Controller 给 Broker 发送的请求中,都会携带 controller epoch 信息,如果 broker 发现当前请求的 epoch 小于缓存中的值,那么就证明这是来自旧 Controller 的请求,就会决绝这个请求,正常情况下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异常情况下呢?如果 Broker 先收到异常 Controller 的请求进行处理呢?现在看 Kafka 在这一部分并没有适合的方案; 正常情况下,Kafka 新的 Controller 选举出来之后,Controller 会向全局所有 broker 发送一个 metadata 请求,这样全局所有 Broker 都可以知道当前最新的 controller epoch,但是并不能保证可以完全避免上面这个问题,还是有出现这个问题的几率的,只不过非常小,而且即使出现了由于 Kafka 的高可靠架构,影响也非常有限,至少从目前看,这个问题并不是严重的问题。
YARN ResourceManager 的高可用与 HDFS NameNode 的高可用类似,但是 ResourceManager 不像 NameNode ,没有那么多的元数据信息需要维护,所以它的状态信息可以直接写到 Zookeeper 上,并依赖 Zookeeper 来进行主备选举。
按照高可用的设计目标:需要保证至少有两个 NameNode (一主一备) 和 两个 ResourceManager (一主一备) ,同时为满足“过半写入则成功”的原则,需要至少要有 3 个 JournalNode 节点。这里使用三台主机进行搭建,集群规划如下:
- 所有服务器都安装有 JDK,安装步骤可以参见:Linux 下 JDK 的安装;
- 搭建好 ZooKeeper 集群,搭建步骤可以参见:Zookeeper 单机环境和集群环境搭建
- 所有服务器之间都配置好 SSH 免密登录。
下载 Hadoop。这里我下载的是 CDH 版本 Hadoop,下载地址为:http://archive.cloudera.com/cdh5/cdh/5/
# tar -zvxf hadoop-2.6.0-cdh5.15.2.tar.gz
编辑 profile
文件:
# vim /etc/profile
增加如下配置:
export HADOOP_HOME=/usr/app/hadoop-2.6.0-cdh5.15.2
export PATH=${HADOOP_HOME}/bin:$PATH
执行 source
命令,使得配置立即生效:
# source /etc/profile
进入 ${HADOOP_HOME}/etc/hadoop
目录下,修改配置文件。各个配置文件内容如下:
# 指定JDK的安装位置
export JAVA_HOME=/usr/java/jdk1.8.0_201/
<configuration>
<property>
<!-- 指定 namenode 的 hdfs 协议文件系统的通信地址 -->
<name>fs.defaultFS</name>
<value>hdfs://hadoop001:802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指定 hadoop 集群存储临时文件的目录 -->
<name>hadoop.tmp.dir</name>
<value>/home/hadoop/tmp</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ZooKeeper 集群的地址 -->
<name>ha.zookeeper.quorum</name>
<value>hadoop001:2181,hadoop002:2181,hadoop003:218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ZKFC 连接到 ZooKeeper 超时时长 -->
<name>ha.zookeeper.session-timeout.ms</name>
<value>10000</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property>
<!-- 指定 HDFS 副本的数量 -->
<name>dfs.replication</name>
<value>3</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namenode 节点数据(即元数据)的存放位置,可以指定多个目录实现容错,多个目录用逗号分隔 -->
<name>dfs.namenode.name.dir</name>
<value>/home/hadoop/namenode/data</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datanode 节点数据(即数据块)的存放位置 -->
<name>dfs.datanode.data.dir</name>
<value>/home/hadoop/datanode/data</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集群服务的逻辑名称 -->
<name>dfs.nameservices</name>
<value>myclust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NameNode ID 列表-->
<name>dfs.ha.namenodes.mycluster</name>
<value>nn1,nn2</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nn1 的 RPC 通信地址 -->
<name>dfs.namenode.rpc-address.mycluster.nn1</name>
<value>hadoop001:802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nn2 的 RPC 通信地址 -->
<name>dfs.namenode.rpc-address.mycluster.nn2</name>
<value>hadoop002:802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nn1 的 http 通信地址 -->
<name>dfs.namenode.http-address.mycluster.nn1</name>
<value>hadoop001:5007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nn2 的 http 通信地址 -->
<name>dfs.namenode.http-address.mycluster.nn2</name>
<value>hadoop002:5007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NameNode 元数据在 JournalNode 上的共享存储目录 -->
<name>dfs.namenode.shared.edits.dir</name>
<value>qjournal://hadoop001:8485;hadoop002:8485;hadoop003:8485/myclust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Journal Edit Files 的存储目录 -->
<name>dfs.journalnode.edits.dir</name>
<value>/home/hadoop/journalnode/data</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配置隔离机制,确保在任何给定时间只有一个 NameNode 处于活动状态 -->
<name>dfs.ha.fencing.methods</name>
<value>sshfenc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使用 sshfence 机制时需要 ssh 免密登录 -->
<name>dfs.ha.fencing.ssh.private-key-files</name>
<value>/root/.ssh/id_rsa</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SSH 超时时间 -->
<name>dfs.ha.fencing.ssh.connect-timeout</name>
<value>3000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访问代理类,用于确定当前处于 Active 状态的 NameNode -->
<name>dfs.client.failover.proxy.provider.mycluster</name>
<value>org.apache.hadoop.hdfs.server.namenode.ha.ConfiguredFailoverProxyProvid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开启故障自动转移 -->
<name>dfs.ha.automatic-failover.enabled</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property>
<!--配置 NodeManager 上运行的附属服务。需要配置成 mapreduce_shuffle 后才可以在 Yarn 上运行 MapReduce 程序。-->
<name>yarn.nodemanager.aux-services</name>
<value>mapreduce_shuffl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是否启用日志聚合 (可选) -->
<name>yarn.log-aggregation-enable</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聚合日志的保存时间 (可选) -->
<name>yarn.log-aggregation.retain-seconds</name>
<value>8640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启用 RM HA -->
<name>yarn.resourcemanager.ha.enabled</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RM 集群标识 -->
<name>yarn.resourcemanager.cluster-id</name>
<value>my-yarn-clust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RM 的逻辑 ID 列表 -->
<name>yarn.resourcemanager.ha.rm-ids</name>
<value>rm1,rm2</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RM1 的服务地址 -->
<name>yarn.resourcemanager.hostname.rm1</name>
<value>hadoop002</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RM2 的服务地址 -->
<name>yarn.resourcemanager.hostname.rm2</name>
<value>hadoop003</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RM1 Web 应用程序的地址 -->
<name>yarn.resourcemanager.webapp.address.rm1</name>
<value>hadoop002:8088</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RM2 Web 应用程序的地址 -->
<name>yarn.resourcemanager.webapp.address.rm2</name>
<value>hadoop003:8088</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ZooKeeper 集群的地址 -->
<name>yarn.resourcemanager.zk-address</name>
<value>hadoop001:2181,hadoop002:2181,hadoop003:218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启用自动恢复 -->
<name>yarn.resourcemanager.recovery.enabled</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用于进行持久化存储的类 -->
<name>yarn.resourcemanager.store.class</name>
<value>org.apache.hadoop.yarn.server.resourcemanager.recovery.ZKRMStateStore</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property>
<!--指定 mapreduce 作业运行在 yarn 上-->
<name>mapreduce.framework.name</name>
<value>yarn</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配置所有从属节点的主机名或 IP 地址,每行一个。所有从属节点上的 DataNode
服务和 NodeManager
服务都会被启动。
hadoop001
hadoop002
hadoop003
将 Hadoop 安装包分发到其他两台服务器,分发后建议在这两台服务器上也配置一下 Hadoop 的环境变量。
# 将安装包分发到hadoop002
scp -r /usr/app/hadoop-2.6.0-cdh5.15.2/ hadoop002:/usr/app/
# 将安装包分发到hadoop003
scp -r /usr/app/hadoop-2.6.0-cdh5.15.2/ hadoop003:/usr/app/
分别到三台服务器上启动 ZooKeeper 服务:
zkServer.sh start
分别到三台服务器的的 ${HADOOP_HOME}/sbin
目录下,启动 journalnode
进程:
hadoop-daemon.sh start journalnode
在 hadop001
上执行 NameNode
初始化命令:
hdfs namenode -format
执行初始化命令后,需要将 NameNode
元数据目录的内容,复制到其他未格式化的 NameNode
上。元数据存储目录就是我们在 hdfs-site.xml
中使用 dfs.namenode.name.dir
属性指定的目录。这里我们需要将其复制到 hadoop002
上:
scp -r /home/hadoop/namenode/data hadoop002:/home/hadoop/namenode/
在任意一台 NameNode
上使用以下命令来初始化 ZooKeeper 中的 HA 状态:
hdfs zkfc -formatZK
进入到 hadoop001
的 ${HADOOP_HOME}/sbin
目录下,启动 HDFS。此时 hadoop001
和 hadoop002
上的 NameNode
服务,和三台服务器上的 DataNode
服务都会被启动:
start-dfs.sh
进入到 hadoop002
的 ${HADOOP_HOME}/sbin
目录下,启动 YARN。此时 hadoop002
上的 ResourceManager
服务,和三台服务器上的 NodeManager
服务都会被启动:
start-yarn.sh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 hadoop003
上的 ResourceManager
服务通常是没有启动的,需要手动启动:
yarn-daemon.sh start resourcemanager
成功启动后,每台服务器上的进程应该如下:
[root@hadoop001 sbin]# jps
4512 DFSZKFailoverController
3714 JournalNode
4114 NameNode
3668 QuorumPeerMain
5012 DataNode
4639 NodeManager
[root@hadoop002 sbin]# jps
4499 ResourceManager
4595 NodeManager
3465 QuorumPeerMain
3705 NameNode
3915 DFSZKFailoverController
5211 DataNode
3533 JournalNode
[root@hadoop003 sbin]# jps
3491 JournalNode
3942 NodeManager
4102 ResourceManager
4201 DataNode
3435 QuorumPeerMain
HDFS 和 YARN 的端口号分别为 50070
和 8080
,界面应该如下:
此时 hadoop001 上的 NameNode
处于可用状态:
hadoop002 上的 ResourceManager
处于可用状态:
hadoop003 上的 ResourceManager
则处于备用状态:
同时界面上也有 Journal Manager
的相关信息:
## 七、集群的二次启动
上面的集群初次启动涉及到一些必要初始化操作,所以过程略显繁琐。但是集群一旦搭建好后,想要再次启用它是比较方便的,步骤如下(首选需要确保 ZooKeeper 集群已经启动):
在 hadoop001
启动 HDFS,此时会启动所有与 HDFS 高可用相关的服务,包括 NameNode,DataNode 和 JournalNode:
start-dfs.sh
在 hadoop002
启动 YARN:
start-yarn.sh
这个时候 hadoop003
上的 ResourceManager
服务通常还是没有启动的,需要手动启动:
yarn-daemon.sh start resourcemanager
以上搭建步骤主要参考自官方文档:
关于 Hadoop 高可用原理的详细分析,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