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南敦史 - 个人成长榜-人生哲学
本书作者也曾是一位慢读者,如今已成为书评人,每月为近60本书撰写书评,而且阅读体验变得轻松愉快。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包里放着一本书,想要随时阅读,却发现始终未动。于是,什么时候都能读就成了什么时候都不读。这本书就将帮助你改变阅读理念,制订阅读计划,彻底走出阅读速度慢的窘境。书中阐述的阅读术,与“眼动训练”“快读翻页”等完全不同,而是从阅读理念出发,改变阅读习惯。
快速阅读术作者:[日] 印南敦史译者:王宇新 c:38
有时,读到一页的最后一行,忽然发现:“咦?怎么对前10行的内容一点儿印象也没有”;或者会意识到:“呀!其实完全没有读进去”,于是干脆翻回上一页重新阅读…… c:389
比速读技巧更重要的是“使用正确的方法,将书顺读下来” c:1004
特别是一直以来力求“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的爱书之人,会更加觉得读书是件辛苦劳神之事。 c:704
——“流水式阅读”的理念 c:237
阅读速度与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 c:1826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c:4880
音乐的根本价值也不在此,而是在于听过之后,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改变。 c:2036
“流水式阅读”指的是这样一种读书方法: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c:3111
如何养成每月阅读20本书的习惯 c:242
直截了当地说,“想读书,却难以实现”的人,其实就是没能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规律。也就是说,读书并没有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c:1977
不仅是读书,任何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都是在每天同一时间做这件事。 c:2510
书籍可分为三种类型。1. 不必读的书。2. 无法快速阅读的书。3. 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c:2026
为了享受阅读过程,我们主张集中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天,这是一个原则。 c:3672
最好的时间就是清晨,更为理想的是刚睡醒的时候。睁开眼后,不要马上起来,继续躺在床上读10分钟书。这样一来,你就会彻底清醒了。 c:1669
为什么读后会忘记? ——留住阅读体验的秘诀 c:187
不要只是一味地“读”,也要“写”。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 c:3663
快速、深入地阅读,开始于摘录 c:1317
准备好A4纸,读到佳处随时摘录。遇到想记住的内容,就摘抄下来。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如此不断累积。另外,摘录的时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抄写整个段落,而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 c:3842
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出属于你的摘抄集录,掩卷之后,再次浏览,并从中挑选出“最精华的一行”,仅此一行。可以说,阅读一本书的所有价值,皆凝于这一行。 c:2809
我们需要在记录“一行采集”的笔记本之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在此之后,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一行评论”。 c:3710
另外,在回顾短评的时候,请思考以下问题:• 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 c:3701
理由二:可以促使我们仅仅摘抄最需要的部分 c:670
世间对于“拥有”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剧变。如今,尽量减少自己拥有物品数量的极简生活方式受到推崇。 c:1033
至此,我们讨论了读书的理念、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以及阅读之后应该做的事情。 c:437
避免遗漏要点的“搜索式阅读” c:339
利用小标题判断该章节是否需要阅读,有利我们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抉择、取舍,并在短时间内选出要点进行阅读。这样,就可以彻底舍弃自己不需要的内容,得以去芜存菁。这是最基本的理念。 c:1902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c:5877
决定阅读速度,可通过序言进行判断 c:856
通过确认开局和结局各5行的内容,就能够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阅读这一单元。如果开头、结尾各读5行后,发现这里很重要,再返回单元开头认真阅读即可。这便是流水式阅读的第二个秘诀。 c:2089
读书的时候,不要对那份隐约的期待置之不理,而是要将其明确,考虑清楚“我究竟想获得什么”。 c:2179
不仅要有仔细阅读时的基本阅读节奏,还要有1.5倍速的中速阅读节奏,2倍速的高速阅读节奏,以及5倍速的流水式阅读节奏等。像这样,设计出多层级的阅读节奏以备随时调用。 c:2061
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这三个步骤。 c:1699
- 如何选择要阅读的书籍?
- 如何获取要阅读的书籍?
- 如何管理阅读完毕的书籍? c:1452
第5章 如何与书籍相遇,又如何区分它们——700本书的选择和管理技巧 c:185
本书想为各位读者提出一个阅读目标的基准:一周6本,一个月25本,一年300本,进入一种“多读生活”的状态。 c:1413
从自己本来并不感兴趣的书中获得感动,才是阅读的妙趣之一。 c:2024
为他人推荐书目,以及请他人为自己推荐书目,对于享受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c:912
读书的目的可粗略划分为以下两种:1. 书籍内容为事实、主张(商务类书籍和时下的一些新书等)——为了实现自我提升。2. 书籍内容为故事、情节(小说、散文等)——为了追求心灵愉悦。 c:2212
多读的方法④ 获取书籍篇:获取书籍的来源要不拘一格 c:581
实体书店重点推出的出版物基本上以新出版或畅销的书籍为主。反过来看,书店的布局也真实地体现了现今社会的流行趋势。想了解时下的热门话题、世人的兴趣,书店应该是最方便了解这一切的地方了。 c:694
多读的方法⑤ 管理书籍篇:热爱读书之人,方能与书籍圆满告别 c:504
书籍本应该是用来丰富我们的人生的,如果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便是本末倒置了。不存储,而是选择流动,这个理念不仅适用于阅读书籍,也同样适用于管理书籍。 c:1329
多读的方法⑥ 管理书籍篇:“可以处理的书籍”的判定方法 c:390
显露书脊和按出版时间排序是基本原则 c:678
整理书架的原则:每三个月一次 c:601
人们常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的确,人生在世,都会经历很多。而其中的一些经历,可能就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转折点。 c:676
我昏迷了三个多星期,医生说,“99%醒不过来了”。当然,现在大家能够看到这篇文章,说明我还是醒了过来… c:60
一丝朦胧却又实在的绝望感从心底弥漫全身,这个感受我至今记忆犹新。 c:105
只要摘去无意之中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你就有机会发现一个能够随心阅读的自己。 c:1389
书并非非读不可,因此阅读生活应该是快乐的 c:449
拥有大量的知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非常了不起。这与全身穿着名牌的人觉得自己优雅高贵是同样的道理。醉心于收集知识的人,往往会误以为自己非常优秀。 c:2243
但是,更重要的是,10年之后,我们还能够以13岁时的心境去读书。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心境,那么,无论年龄或阅历如何,我们一生都能遇见令自己感动的书籍。 c: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