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40 lines (123 loc) · 24.1 KB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修订版).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40 lines (123 loc) · 24.1 KB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修订版)

沃伦·巴菲特 查理·芒格 - 经济理财榜-理财

本书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修订版,记录了巴菲特对于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投资、普通股、兼并与收购及会计与纳税等内容的看法,既可以读懂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实用性的操作方法,是一本了解价值投资逻辑的通俗读物。你可以不认同甚至不理会巴菲特,但不要误读了巴菲特。对于那些想模仿其投资的人来说,本书会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性工具。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巴菲特,但是对于所有想从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得到些许启示,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平甚至人生层次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必读的经典读物。“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本书英文版由坎宁安&哈里曼出版社出版。

版权信息

“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本杰明·富兰克林 c:697

序言

行为制订战略规划。”巴菲特则反驳说:“多数愚蠢的收购行为都是在战略规划的名义下完成的。” c:206

就公司治理而言,伯克希尔强调的是信任,而非控制;就合并而言,巴菲特倾向于让股东们去做最终的决定,而非董事会;就公司理财而言,他规避举债投资,而且把一大批忠实的拥趸吸引到价值投资领域;就会计与纳税而言,他引发了从股票期权到合并会计的诸多争论。 c:440

他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而每种类型对董事会扮演的角色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种:有控股股东且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经理,伯克希尔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是这种模式。第二种:有控股股东但控股股东不是公司经理,巴菲特谢幕后的伯克希尔会是这种模式。第三种:没有控股股东,巴菲特离开后,如果他的继承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把他的所有股份出售,那伯克希尔就会变成这种模式。 c:381

它让董事们始终站在股东们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不管公司治理大师怎么说,这就是他们的最佳位置。 c:52

伯克希尔只会收购拥有强大高管团队的公司,然后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只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必要的监管。 c:171

伯克希尔的企业集团架构使得它可以在内部进行现金配置,通过把现金投放到能够带来最大回报的业务上,实现增量资本的效益最大化——这个过程并不会产生所得税。 c:65

2015年我第二次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那一次的参会人数达到了4万人(我们把1996年研讨会的人数限定为150人) c:21

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是一场没有事先排练,也没有设计编排的盛事,巴菲特和芒格会拿出一整天的时间回答股东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尽情享用可口可乐和喜诗花生脆糖。 c:44

大卫·鲁登斯坦院长致欢迎辞

运气都是靠自己挣来的,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走运。 c:180

公司治理

因为它会导致权力和责任的分离。 c:52

整个公司可能挂牌出售或者高管团队可能发生巨变,即便只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本身就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就会阻碍公司价值的充分实现。 c:58

每年都有很多公司进行代理权的征集,每年都会有股东投票,但强有力的数据表明,在这种代理权争夺战中,获胜的往往是管理团队,因为这种代理机制的控制权牢牢把握在他们手中。 c:52

我想对于董事们来说最大的激励因素就是面子问题。如果你让大人物下不来台,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好。在这方面,我想媒体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他们才是促使董事会做好本职工作的最大推手。 c:186

把分散的股东聚集到一起始终是个问题,因为他们的目的和做事方式千差万别。 c:18

更为有效的方式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 c:11

那我一定会非常震惊。我没听哪个董事会说过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完全不感兴趣。如果一个董事会说,在这家公司里,我们不批准公司的重大计划和关键举措,我也会感到很吃惊。 c:15

董事会的做事方式应该是公开透明的,而且要对自己做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才是董事会的最佳运作之道 c:83

董事会必须要批准公司的重大计划和关键举措。 c:16

如果你能塑造出接受特定规范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很可能要比法律规范更为重要 c:25

说到这里,我想我希望看到的就是一种企业文化规则,在这种规则中,至少要有一名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向董事会汇报。至于有多少公司有这样的内部审计人员,我手头上并没有相应的数据,如果我说大部分大型上市公司都有这样的内部审计人员,那可能也是不对的,但我看到的实际情况留给我的印象的确是如此。 c:32

巴菲特:作为一名股东,我只关心董事会是否能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找到一名一流的经理人,二是在这名一流经理人自身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以何种方式予以干涉。 c:295

理想的机制应该是这样的:董事会能够做出独立判断,但在方式方法上又不会让首席执行官难看,不至于导致首席执行官被迫辞职或者在自己的团队面前丢脸。 c:75

我认为独立的标准只能把一些有限的价值观考虑在内,我们可以遵循这些标准,坚持这些标准,但我们绝不能忽略“人性”这个要素,不能过分依赖法律来约束这些风险。 c:61

巴菲特:我想说很多愚蠢的收购都是以战略规划的名义完成的。如果一个董事会通过非常复杂的过程详细审阅了一份战略规划,我就会变得非常谨慎,因为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样的:他们对这个规划投了支持票,然后管理层就去收购了,出现问题后,管理层就会跑回来说“可是我们是依据战略规划做的啊”。 c:105

愚蠢的收购会让股东们付出比所有这些东西大得多的成本。 c:50

我们会说我们试图买进的业务不仅要有出色的经济状况、要由诚实能干的人经营,而且价格也要公道。我们购买的股票非常有限,可以说我们的投资非常聚焦。但在我们的投资策略中,关系根本就不是主要考虑因素。 c:115

金融与投资

比尔·巴顿谈到了股利和再投资政策,也评述了旨在改善欠佳的股利和再投资政策的各种策略,其中包括强制分红、强化股东监督和加强信息披露。 c:22

就我们投资的公司,我想说明一点,那就是我们对他们的股利政策没有影响,我们也一直努力不去影响。我们就没尝试过要去影响他们 c:23

一切的选择都是基于机会成本做出的,机会成本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你打算做一笔新的投资,那么这笔新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你可能遇到的下一个最佳选择。其实,生活也是如此,你大可以好好去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这里听这些莫名其妙的话,(笑声)我能说的就是那样的生活才更美好。 c:139

“看看负利润是否会影响伯克希尔的股利政策将会很有意思。”——沙恩·帕里什 c:19

我们说的临界点就是,当一美元的留存收益创造的市场价值小于一美元时,我们就开始分红,而不是继续留存收益了。那就是我们的临界点。 c:212

芒格:如果你谈的是伯克希尔,我觉得最终的结果要比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取得的成绩逊色多了。我非常怀疑那么简单的策略是否就能带来巨大的优势。在我看来,如果人们相信会带来巨大的优势——在20年或30年的时间里每年都高出平均值两到三个百分点,那他们也应该相信牙仙的故事。 c:21

如果你能够掌握重要的基础知识——透彻理解这些知识并不是什么难事儿,至少对于最优秀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儿,而且能够将跨多门学科的基本要点融会贯通。总有一天,当你走在街上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绝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就连那些思路更加敏捷并且工作更加努力的人也根本没法跟你比。”所以,没错,一定要教授那些最重要的知识点。鉴于这些知识点太显而易见了,所以如果它们足够重要,你们可能还得多说几次。 c:181

“伯克希尔的投资行为一再证明,了解业务波动性和股票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 c:172

很多荒唐的念头都源自心理现象,有句谚语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手握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 c:112

正是芒格教导了伯克希尔要始终关注决策中的认知缺陷蕴含的风险,这就是目前广为人知的行为金融学。如果你想彻底了解定价误差的根源,那就好好学习,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c:68

芒格:如果已经有很多收购者参与竞争,难道你还看不到赢家的诅咒吗?一个人会说:“毕竟另一个家伙已经觉得它值100美元了,而且我已决定了要买,那我为什么不出101美元呢?”然后另一个家伙就会想,哦,他都觉得值101美元了。难道这不是一个心理过程吗?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认同,也带来了很多愚蠢的行为,这些行为跟正常的供求曲线真没什么关系。 c:16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始终在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要从根本上关注经济状况对运营公司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当心理学因素出现时,就应该尽量去规避它、驱散它,或者希望自己能够耐心地等它的影响慢慢消失。 c:72

“查理告诉我们,要解决复杂的问题,就要从多个学科角度进行思考。被引入投资界的学科思维模型可能是查理对个人投资者做出的最大贡献,这些模型能够帮助个人成为更出色的投资者。” c:84

合并与收购

它证明了要么市场是无效的,要么董事们的行为会受到公司所扮演角色的影响——收购方还是目标公司。 c:34

内在价值可能跟谈判价值相差巨大。谈判价值代表的是希望和恐惧,内在价值——说实话,没人确切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c:96

相对于现金报价,换股交易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让收购方处于劣势位置。 c:31

瀑布效应 c:17

如果一个人什么也没发明,比如说没能改善工厂或者发明更好的系统,结果却得到了巨额的回报,那么通常来说,我不喜欢这样的社会体系。当然了,你可以说我是在谴责我自己。(笑声)我只能说这几乎是故意的。 c:34

会计与纳税

在特定类型的市场上——肯定包括20世纪60年代的市场,可能也包括最近一些时期的市场,有些人要么是太聪明,要么就是见利忘义,他们觉得宁愿买进被操纵的收入,而不是真实的收入,因为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被操纵的收入达到既定目标的确定性更大,而他们会在公司崩溃之前出场。 c:44

在通用电气,杰克·韦尔奇一直致力于每股收益的提升。有一年,收益的确下降了,但韦尔奇调高了对养老金计划和后进先出法储备清算的假设,这么做很容易就能把收益做高。在九名给出报告的证券分析师中,只有一个人留意到了这个事实。韦尔奇愚弄了九分之八的分析师,在这个游戏中显然是大赢家。 c:44

我没有采用这种方法。我们总是采用购买法,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购买法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情况。事实上,我不太确定我们是否用过权益结合法。 c:22

巴菲特:我们只买我们认为会升值的东西。 c:48

那些软件公司可能没有资产——只有一帮员工、设计、租赁;它们没有资产,但它们可能价值20亿美元。这都是商誉的价值,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c:43

我们完全可以基于这些数字决定是否买下一家公司,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去看他们是不是拥有工厂。 c:22

“即便交易所关门了也愿意持有某只股票,这正是巴菲特投资信念的写照:长期来看,商业价值的增长并不取决于短期的股价,而是取决于长期内在价值的提升。”——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c:7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任何事都要尽可能将其简化,但又不能过于简化。” c:39

拥有500万美元股息收入的家伙根本不用交所得税,可一个每周工作90个小时的出租车司机却要缴纳30%或40%的所得税。 c:11

后记

它的力量源自伯克希尔的财务经营和收购:主要是通过留存收益,再加上报销浮存金和递延税金带来的贡献。 c:49

特别是自给自足、自主权、去中心化、永久和信任等。 c:85

2016年致股东的信

我和查理的继任管理者们,将根据以下简单的蓝图,增加伯克希尔每股股票的内在价值:(1)不断提升我们众多子公司的基本盈利能力;(2)通过补强型收购,进一步增加它们的收益;(3)从我们持股公司的增长中获益;(4)当股价相对于内在价值出现可观折扣时,回购伯克希尔股票;(5)偶尔进行大型收购。管理层还会通过极少量增发(如果有的话)伯克希尔的股票,尽量使你们的收益最大化。 c:98

财产和意外保险业务之所以对我们有吸引力,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它所具有的金融属性:财产和意外保险公司提前收取保费,事后再支付赔偿金。在极端情况下,如某些工种事故引起的保险赔偿,赔付周期会长达数十年之久。这种“现在收费、未来赔付”的模式,可以让财产和意外保险公司长期持有大量的、我们称为“浮存”的资金——这些资金最终都会支付给他人,但在持有期间,保险公司可以将浮存用于投资,获取收益 c:85

我们保险合同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永远不会因为当期或即期的赔偿金需求而对现金资源造成重大的影响。这种结构是精心设计的,也是造就伯克希尔经济堡垒实力的关键要素。这种实力永远不会受到威胁。 c:59

商誉成本与其真实价值是没有关系的。例如,一家保险公司长期遭受巨额的承保亏损,那么,不管最初的成本如何,其账面上的商誉资产都应被视为毫无价值。 c:24

GEICO的低成本优势为自己筑起了一道永久存在的、竞争对手们难以逾越的城壕。 c:34

我们对利息偿付率的定义是:息前与税前利润对利息之比,而不是通常采用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对利息之比,因为我们认为后者存在重大瑕疵。 c:63

要让顾客开心,最有力的手段就是低价格。 c:32

同美国其他一级铁路运输企业一样, BNSF使用1加仑柴油,就可以将1吨货物运输近500英里。铁路运输的燃料能效为卡车的4倍!此外,铁路还可以极大地缓解高速公路的拥堵状况(还可以减轻由纳税人承担的交通拥堵带来的维护费用)。 c:17

有些无形资产会随时间而失去价值,有些则完全不会。就拿软件为例吧,软件资产的摊销费用就是实实在在的支出。相反,根据采购记账规则而入账的其他无形资产(如客户关系)所产生的摊销费用,就明显不能反映真实的资产状况。 c:28

要获得真实的数据,就不要忘记将报告中的大多数摊销费用加回到利润额之中,同时还应减去柏林顿北方圣塔菲公司的某些不适当的折旧费用。 c:29

大多数错误,都是因为我当初对这些公司及其所属行业的经济态势做出了错误的评估,现在,我们正在为我的误判付出代价 c:30

当然,即使是一家盈利状况非常出色的公司,如果收购价格过高,也仍然是一笔糟糕的投资。 c:38

(1)贷款发放机构(比如在加尼福利亚)发放抵押贷款;(2)然后这家机构立即把抵押贷款卖给一家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比如在纽约),这家银行将许多抵押贷款打包,并以此作为抵押物去购买一批让人眼花缭乱的、由抵押贷款背书的证券;(3)然后又把这些证券卖给世界各地不知情的机构。 c:41

由此可见,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今天的数千万劳动力才可以将时间和才智投入到其他领域,这种人力资源的再分配,才使今天的美国人民得以享受大量的非农业商品和服务——否则,他们是不会享受到这些商品和服务的。 c:42

我打算在2030年8月30日(我的100岁生日)宣布GEICO坐上头把交椅。请记住这个时间。 c:12

我刚才详细解释了,生产力的提升(以及美国其他的无数成就)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全体公民才会一直(而且还会继续)享受到产品和服务的巨大提升。 这些益处会有抵消因素。第一,近年来所取得的生产力提升,受益者很大程度上是富人们。第二,生产力提升常常会引发动荡:当创新或新的高效技术颠覆了已有世界,资本家和劳动者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c:47

这些益处会有抵消因素。第一,近年来所取得的生产力提升,受益者很大程度上是富人们。第二,生产力提升常常会引发动荡:当创新或新的高效技术颠覆了已有世界,资本家和劳动者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c:13

伯克希尔的经理人每天都在思考:他们如何才能在这个变化不断的世界里更有竞争力。同样,我和查理每天都在关注,稳定的现金流应该配置在什么地方 c:86

没有人知道“后天”会是什么样子。不过,我认为,爱因斯坦1949年发表的评价,今天看来依然贴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武器是什么样,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武器将会是石块和棍棒!” c:88

如果方舟是生存之本,那么,不管现在的天空是多么万里无云,都该立即着手建造方舟。 c:83

通货膨胀导致汽车维修和人身安全事故费用猛增。但是,这些增加的费用及时反映在增加的保费上。因此,损失成本上升,反而增加保险公司的价值。如果成本一直维持不变,那伯克希尔现在拥有的就是一家年业务额为6亿美元而非230亿美元的保险公司。 c:24

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真理:当你真的很饿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胡萝卜和花椰菜更美味,而且还想就这么一直吃下去。 c:15

你这辈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崇拜谁、模仿谁。 c:76

2017年致股东的信

长期而言,企业的股票价格会趋近于内在价值 c:34

我和查理并没有什么创造更多盈余的魔法计划,我们所做的,就是大胆构想,同时做好心理上和财务上的准备,一旦机会出现就果断采取行动。每隔十年左右,美国经济的天空就会被乌云遮蔽,随后就是一场短暂的“黄金雨”。当这场“黄金雨”倾泻而下的时候,我们必须拿起盆子冲出门去,不能拿个汤匙。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c:200

金钱永远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口袋转到另一个口袋。 c:103

我们要强调的是,美国先民同辛苦劳作数个世纪的前人相比,既不会更聪明,也谈不上更勤奋。可是,这些富有冒险精神的先行者们建造了一个能够释放人的潜力的机制,他们的后继者的成功就是建立在这个机制之上的。 c:54

在这样的恐怖时期,你必须永远记住两点:第一,普遍性的恐慌情绪,其实是投资者的朋友,因为它为你奉上了廉价买进的机会;第二,个人的恐惧是你的敌人,而且它也是毫无根据的。投资者只要避开过高的、不必要的成本,长期坚持投资一批财务稳健的美国大型企业,几乎肯定都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c:210

我不知道,近年来有哪个吸引人的项目是因为资本匮乏而夭折的。(如果你知道,请给我们打电话。) c:11

这种“现在收费、未来赔付”的模式,可以让财产和意外保险公司长期持有大量的资金——我们称为“浮存” c:24

从根本上讲,健康的保险业运营需要坚持四大原则:(1)清楚可能导致保单发生亏损的所有风险敞口;(2)保守评估造成实际损失的风险敞口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损失额度;(3)确立一个刨除可能的损失成本和运营支出后仍然能够盈利的保费标准;(4)一旦这个保费标准无法达到,就要选择放弃。 c:50

我们喜欢在太阳落山时割晒干草,因为我们知道,太阳肯定还会升起。 c:16

这两家公司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巨额投资都是投向周期很长且处于政府监管下的资产,其中的部分投资是通过不享有伯克希尔担保的大量长期债券筹措的。 c:14

我们对利息偿付率的定义是:利息与税前利润之和对利息之比,而不是广泛采用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对利息之比,因为我们认为后者存在明显瑕疵。 c:24

大多数失误都是因为我当初对这些公司及其所属行业的经济特性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现在,我们正在为我的误判付出代价。 c:15

2016年,这些公司的有形净资产平均值为240亿美元,它们还持有大量的超额现金,且几乎没有负债,资本税后收益率达到24%。 c:21

需要提醒的是,真正重要的是伯克希尔这片大森林的成长,过分关注某一棵树的做法是愚蠢的。 c:33

为数众多的公司管理层(数量似乎在逐年增加),都在寻找各种方法来发布(其实是高调凸显)公司“调整后收益”数字,这一数字会超过GAAP下的收益数字。从业者有很多方法耍弄这种花招。他们最喜欢的两种方法是:在支出项目中剔除“重组成本”和“股票薪酬”。 c:35

事实上,公司的业务发展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财务数据。意外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c:28

说“股票薪酬”不属于支出,就更加蛮横了。首席执行官这么做,就等于是在告诉股东:“你们给我期权和受限制股票,不用担心这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我会把影响‘调整’掉的。” c:12

虚假财报泛滥的20世纪60年代,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公司正在加快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问所有应聘的审计师:“2加2等于多少?”最终得到这份工作的审计师给出的答案当然是:“你想是多少就是多少。” c:32

如果一家公司的业绩在增长,而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却在减少,那对公司股东而言当然是件好事。 c:27

离岸现金的价值,是不如国内持有的现金的价值的。 c:28

今年,我在这条原则的最后加上了一句话,以确保我们的股东都清楚:伯克希尔所持有的任何一只可销售证券,不管现在看来卖出的可能性多么微小,我们都把它视为是“可销售”的。 c:21

伯克希尔所持有的任何一只可销售证券,不管现在看来卖出的可能性多么微小,我们都把它视为是“可销售”的。 c:24

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的年报中,我曾经表明:整体而言,专业人士管理的频繁操作的投资,其为期数年的收益表现,还不及那些就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的业余投资者。 c:79

第一,优秀的业绩表现迅速吸引大批资金涌入。第二,庞大的资金规模肯定拖累投资表现:管理几百万投资,轻轻松松;管理几十亿投资,痛苦折磨(呜呜呜)。第三,即便如此,大多数经理人仍会寻找新的投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算计——管理的资金越多,落袋的收费就越多。 c:100

“有钱的人遇到有经验的人,结果是有经验的人得到了钱,有钱的人得到了经验。” c:151

关键并不在于你怎么卖货,而在于你怎么‘卖嘴’。 c: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