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新 - 医学健康榜-医学
经络是人体自带的祛病良药,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沟通了人体中脏腑与五官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中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及皮肉筋骨等组织,之所以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也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完成的。经络一旦发生堵塞,身体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症状。所以说,人之所以会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身体里的经络运行不畅,就像道路上发生了堵车,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门来了。正因为如此,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体内气血的运输通道,可以供给脏腑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经络一旦不通,身体就会生病。 c:47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 c:68
中医上说,经络作为人体中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联系全身的通路,可以决生死、除百病、调虚实,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25
经络主导体内气血运行。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是濡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使人体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才能被输送到周身,从而将营养物质提供给全身各脏腑组织,使各组织得到濡养 c:46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c:32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c:28
?实际上,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不像心脏、肝脏、血管、四肢等是看得见的,而是人体内部遵循一定线路、互相联系、传输气血的隐性系统,解剖看不见,但遇到情况人体却能有所感觉。 c:77
气血是人体中营养五脏六腑、抵御外部风邪、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精微物质,它们在人体中不断运动变化,使人体产生了各种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能畅通无阻地通达全身,全都依赖于经络的传输功能。 c:55
“诸病于内,必形于外” c:63
治疗肺结核,常用补肾的方法;治疗肾炎,常常用运脾或宜肺的方法;目疾不治目而用补肝的方法;口舌生疮,可以清泄小肠之火;大便泄泻,采用调治膀胱或补肾的治法。又如,针灸治疗高热疾患,常取大椎穴退热,因为大椎穴是诸阳交会穴;阳气不足,可温灸关元穴,因关元为三阴之会,又是肾间动气所系的穴位;此外如头顶痛,取足小趾至阴穴;泄泻及脱肛,取头顶百会穴;呼吸器官疾患,取用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穴;肝炎取胆经的阳陵泉、丘墟穴;三阴交主治妇女月经病等,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c:99
经络在人体中的分布,不仅仅是“线”或“点”,还应从“面”的角度来理解 c:11
人体经络包括点、线、面三个部分,所谓点,除了360多个经穴之外,还有很多奇穴,另有天应穴、不定穴等,所谓“人身寸寸皆是穴”,其数不可胜数。至于线,有正脉、支脉、别脉、络脉、孙脉、奇脉及经隧等各种纵横交错和深浅密布的循行径路 c:56
中医认为,在人体中“阴”代表储存的能源,具体到形上包括血、津液、骨、肉,性别中的雌性等,而“阳”则代表能源的消耗,是可以通过人体表面看到的生命活力,无形的气、卫、火,性别中的雄性等都属于阳,而“阳”的这种生命活力靠的是内在因素的推动,即“阴”的存储。 c:63
内属于腑的经络,跟腑直接相连、关系最紧密的经称为阳经,同样它络于腑相对应的脏。 c:59
经络与五味的对应为酸入肝经、甘入脾经、苦入心经、辛入肺经、咸入肾经,五味功用性能为酸收、甘缓、苦泻、辛走、咸润。 c:147
黄帝内经》中就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c:33
1 联络脏腑,沟通全身 c:28
2 运行气血,营养脏腑 c:33
3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c:28
5 刺激经络,调整气血 c:26
经络超越了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各种分类,它承载着人体的气血精微,并将气血精微运输到人体各处,使人体体表、脏腑、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均能受到温养濡润,又可以将阻滞不通的人体垃圾带走。 c:23
经络里的肺经走行到肩部,脾经走行在腿部,当肩背酸痛的时候按按肺经的脉络和穴位,当腿酸腿软的时候推一推脾经的走向,敲打一下穴位。 c:59
如经络轻度堵塞就会让人患感冒、头痛等病;如果手足长期接触寒气,经络严重堵塞的话,就会得腱鞘炎、关节炎等疼痛难忍又很难痊愈的病。 c:37
寒气一般都是从手、足、口进入人体的,比如经常吃生冷的东西,大冬天经常用冷水洗东西,平时爱打赤脚。 c:31
除此之外,保持经络畅通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运动,那就是步行。中医认为,“走为百炼之祖”,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能找到相应的穴位。 c:52
研究发现,以每分钟走80~85米的速度连续走30分钟以上时,防病健身作用最明显。 c:40
饭后不应马上就进行散步,应适当地休息10分钟左右,也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c:22
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共同组成。 c:77
经络实际上是“内连五脏六腑,外连筋骨皮毛”, c:27
经脉又有“正经”和“奇经”之分,正经有十二条,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奇经有八条,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通常称作“奇经八脉”。在奇经八脉中,只有任脉和督脉有独立所属腧穴,其他六脉皆与十二正经共用腧穴,故有人又将任督二脉与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 c:92
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而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而属腑。 c:60
头面分布: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c:18
奇经八脉分别为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c:28
人体的其他经脉都是纵向的,唯独带脉起于胁下,横向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着腿股内侧上行,到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 c:14
督脉,“督”有总管、统率的意思,督脉总管人体一身的阳气,人体的六条阳经都交会于此,而督脉又有调节全身阳经气血的作用,所以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 c:31
任脉为阴脉之海,可濡养周身,又由于任脉跟女子的生育功能有关,有调节月经、孕育胎儿的作用,是人体的生养之本。 c:35
“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c:22
脏病和虚证多取腧穴,腑病和实证多用募穴。 c:11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c:16
(1)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 c:40
(2)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养血。“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气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c:32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c:34
胆经是人体循行线路最长的一条经脉,它从人的外眼角开始,沿着头部两侧,顺着人体的侧面向下,到达脚的第四、五趾,几乎贯穿全身。胆经的当值时间在子时,也就是夜里23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经常熬夜的人都有体会,到夜里11点钟的时候,觉得很有精神,还经常会觉得有点饿,其实这就是胆经当令,阳气开始生发了。然而,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觉得这个时候精神好就继续工作或者娱乐。 c:15
阳气不足,表现在脏腑上就是肾阳虚,脾阳虚,身体气血瘀滞不前,对食物的运化能力不足,整个身体处于一种阴暗潮湿的环境当中,湿浊内聚,疾病丛生,连性格都会变得“内有忧愁暗恨生”,而23点之前不睡觉就是对阳气最大的伤害。 c:14
由于子时已经睡觉了,拍胆经的时间可以提前一些。胆经在人体的侧面,拍的时候从臀部开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拍够三百下。 c:37
我们可以在晚上19点到21点的时候按摩心包经,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名经,所以在19点到21点时按摩心包经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 c:32
五劳”之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c:50
早饭应该是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片、热牛乳、热豆花、热豆浆、芝麻糊、山药粥等,然后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点心等,就足够了。 c:20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按揉或者艾灸此穴,对脾虚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不佳、腹胀、大便稀等脏腑病有很好的作用,也可以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 c:13
三阴交,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脚底肿胀、手脚冰冷等,刺激这个穴位都能有效,所以有人称它为妇科病的万灵丹。 c:20
脾经当令时,适合读书,如果不需要上班,那么到户外去晒晒太阳也是不错的选择。 c:17
午时养心经,最好的方法就是睡午觉了。 c:13
午饭后最好休息20分钟左右再睡。 c:14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实际的睡眠时间达到十几分钟就够了;习惯睡较长时间的,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c:19
午睡之后要喝果汁,这是补充维生素的时候。 c:12
这时候能多喝点儿水冲一冲身体的这个“排泄管道”,那就能有效排出体内的毒素,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c:12
面对着墙壁,做下蹲起立的练习。初练时可离墙稍远,随着腰背力量的增加,逐渐缩短足尖与墙的距离,最后足尖抵住墙时仍然能蹲起自如。每天坚持做十分钟即可,这样不仅运动了身体,还达到了培补膀胱经阳气,使身体精力充足的目的。 c:23
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感觉上不要太烫。泡到即将出汗的时候停止,效果最好,可以去寒气,通经络,活血化瘀。 c:18
古人把心、肺归于上焦,脾、胃、肝、胆、小肠归于中焦,肾、大肠、膀胱归于下焦 c: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