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13 lines (259 loc) · 42.2 KB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13 lines (259 loc) · 42.2 KB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阿加莎·克里斯蒂 - 传记榜-传记综合

全世界都知道她是侦探小说女王,熟识她笔下的名侦探、有趣的故事,以及曾神秘失踪两星期。而身为善于描绘的作家,她如何讲述自己的一生?作为女性:从淘气儿童到魅力少女,从女儿妹妹到妻子母亲,从对爱失望到重获幸福。阿加莎那些优雅的建议如今听来依旧时髦、实用。作为作家:从兴趣爱好到职业,作品渐渐畅销,并开创新的创作领域。阿加莎对立志入此行的年轻人的教诲句句发自肺腑。作为旅行爱好者:与爱人周游世界,独自踏入东方,不同心境的阿加莎开出超个性攻略。作为一个英国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阿加莎,对祖国怀有深情的守护、对战争心怀入骨的憎恨。读过她的书,再认识这个人。

作者简介

她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酷爱阅读,尤其痴迷于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 c:125

出版前言

沏一杯红茶,配一张躺椅,在暖暖的阳光下读阿加莎的小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惬意的享受,也是一种态度。 c:189

致中国读者

新星出版社是中国最好的侦探小说出版机构 c:36

首先是《东方快车谋杀案》,最著名,也是最机智巧妙、最有人性的一本。当你在中国乘火车长途旅行时,不妨拿出来读读吧!第二本是《谋杀启事》,一个马普尔小姐系列的故事,也是克里斯蒂的第五十本著作。这本书里的诡计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最后是《长夜》,一个关于邪恶如何影响三个年轻人生活的故事。这本书的写作时间正是我最了解她的时候。我能体会到她对年轻人以及他们生活的世界关心至深。 c:94

序言

纪五十年代,我的外祖母创作她的自传。同时,这也是她极 c:16

他们可能用了几个星期阅读它,而我的外祖母却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写就它。 c:136

就像生命中的许多事情一样,这本书会历久弥新。 c:27

英国版出版前言

她真诚地写道:“我感到满意,我想做的事都做过了。” c:250

自序

一个作家总会按他本能的欲望写作,而不是写他应该写的东西。 c:69

我们永远无法了解完整的自己,虽然有时候可以在转瞬之间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 c:13

我喜欢活着,我有时会痛苦难耐,会绝望无比,会饱受忧愁的折磨。可是当一切过去之后,我仍然能很清楚地认识到,好好活着就是最了不起的事情。 c:683

第一章 故居阿什菲尔德

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c:260

我总是渴望大声疾呼:“别让孩子走!”她自己的家、亲人、爱和归属带来的安全感,没有这些,即使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又算得了什么? c:368

但那种“不被需要”的悲凉感却一直留在她的心底, c:78

她眼中的世界,色彩要强烈得多,人们的好与坏都被放大。或许是因为她在孩提时代过于平静、拘谨,感情都深埋于心底,这使她倾向于用戏剧性的眼光看待世界,有时甚至接近于一出正剧。她颇具创造性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使她所看到的事物从不会单调、平凡。她拥有灵光乍现的直觉,总能出其不意地看透人们心中所想。 c:290

2

一个人很难知道自己最初的记忆是什么。 c:75

“这是幸运的蜘蛛,阿加莎,吉祥的蜘蛛来庆贺你的生日了…… c:47

童年世界是那样美好、安宁而又激动人心。 c:50

一个孩子心中为什么会先天存在有如此强烈的保守秘密的欲望? c:54

像所有教养良好的孩子一样,我每天都要“散一次步”。 c:14

“瞧,”她说,“你多傻呀,浪费时间哭了那么久。还没有确定的一件事情,就绝不要为它哭。” c:447

3

是的,我一生都热爱淡紫色。 c:65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但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地位并不意味着从属,而是意味着尊严,属于专业人士的尊严。 c:161

简的主要特点是沉默和超然 c:43

对于那些因所处地位的关系而无权对你无礼的人,你必须永远以礼相待。如果你不礼貌,他们就会鄙视你,这合情合理,因为你表现得不像一位淑女。” c:525

但这就是人们对生命的看法。当你年幼的时候,你就是年幼的;当你充满活力,你就是个“很强健的人”;当你的活力开始衰竭,你就是老了。如果你“老了”,那有多老都无关紧要了。 c:553

4

如今想起这件事来,我感到幼年的爱是多么容易得到满足。没有一点过多的奢求,甚至不需要一个眼神或一句话,仅仅是悄然的爱慕就心满意足了,就足以让人飘飘然,在想象的王国里创造出英雄史诗般壮美的场景:为自己的心上人勇敢献身,或闯入瘟疫横行的兵营去照顾他!或从大火中把他拯救出来!或用身体挡住致命的子弹!一切想象得到的情景都被编织进去,这些想象没有一个是大团圆结局的:你不是被烈火化为灰烬,就是中弹身亡,或是被瘟疫夺去了生命。而你钟情的人对你的崇高牺牲一无所知。 c:205

在三代之内,从汗衫阶级升到坐旋转椅阶级”正是我们家族的真实写照。 c:50

姨婆是个喜欢纵容小孩的玩伴。她常常搁下手头还未写完的、字迹潦草的长信(涂改很多,因为要“节约信纸”),兴致勃勃地跟我一起玩“维特利先生和小鸡”的游戏。不用说,每次都由我充当小鸡。姨婆到商店里买小鸡,挑中了我,询问售货员这只小鸡的肉是否细嫩,然后回家把小鸡捆绑好,穿起来(这时我总会忍不住大笑),放到炉灶上烤,翻个个儿再烤另一面,然后端上餐桌。就在餐刀闪闪的一刹那,小鸡突然复活了,欢蹦乱跳地说“是我呀!”——这是游戏的高潮。我和姨婆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游戏。 c:47

多奇怪啊,回想早年的那些日子,总感觉在某些地方,天气是一成不变的。 c:64

姨婆在某些方面有些不顺,但她从未失去判断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c:89

直到二十岁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家人的反应能力都高于一般人的水平,因此并非我反应迟钝,而是家里人的水准太高了。我始终不善辞令,这也许是促使我从事写作的原因之一。 c:130

我一生都在很小心地劝阻自己向小孩子冲过去,或者不管不顾地亲吻他们。多可怜的小东西啊,他们有什么能力自卫呢?亲爱的陶尔小姐对小孩子那么好、那么和善,而且那么喜欢他们,却对他们的感受所知甚少。 c:73

这是个教训,有一次我母亲说道,别自以为你知道什么是对别人最好的。 c:197

为什么我喜欢被吓唬呢?是何种本能需要以恐惧来满足?真的,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关于大熊、恶狼和女巫的故事?这是对过于安全的生活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吗?是否一个人在一生中对危险也有特定数量的需求?当今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犯罪是否也可以归咎于安全感过剩?你是否本能地需要什么东西去抗击、去征服,以便证明自己的力量?如果把小红帽故事里的大灰狼去掉,还会有哪个孩子喜欢这个故事呢?无论如何,就像生命中的其他东西一样,你需要受到一点惊吓——但不要太多。 c:217

我父亲没有预见的天赋,因为现在我已经忘记了,我对这起事件没有丝毫的记忆。小孩子是多么让人气恼啊!当我回头看那些往事时我都记得些什么?尽是些无聊的小事:本地的女裁缝,我在厨房做的麻花形面包,F上校呼出的难闻气味。而我忘记了什么呢?人家为我花了重金,带我去看、指望我能记住的盛景。我对自己很失望,多么讨厌、忘恩负义的孩子啊! c:40

5

对我而言,那只铁环就是我的战马、海怪、火车。 c:21

于是,我只好创造自己的小天地,杜撰自己的玩伴。我觉得这样还算不错,我一生中还从来没有为“无事可做”而苦恼过。不少女人都深受其苦,感到孤寂和烦闷。多余的时间就像噩梦,而不是乐趣。人都会希望有娱乐生活,没有的话,就会很失望。 c:192

每每回顾往事,我就愈发深信我的兴趣始终如一:儿时喜欢的东西,成年后仍然喜欢。 c:129

两便士?五便士?有一次整整有十一便士!有时候一枚铜币也没有。这种不确定性非常刺激。 c:24

我住过数不清的房子,买房子,换房子,布置房子,装修房子,改建房子。房子啊!上帝保佑房子! c:41

这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只有当看到熟悉的人滑稽可笑的那一刻,你才会意识到自己对他们的热爱。谁都可以对某人的漂亮、有趣或可爱而推崇备至,但一个小小的滑稽举动会使他露出本来面目。 c:286

我想,一个人的独立是从有自我意识开始的,通过自我审视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 c:289

第二章 “孩子们,出来玩”

孩子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有敏锐的见解,对人对物有很强的鉴别力,但是他们对于“怎么样”和“为什么”毫无兴趣 c:112

在我们家,是可以完全毫无顾忌地讨论遗赠的,不会引发对死亡的忧伤,只会唤起对未来得益的温暖感激。 c:108

每当我非常兴奋的时候,都会失去说话的力量。 c:51

我极目远眺。这是我人生中一次极其幻灭的体验,我永生难忘。我心目中那座很高很高、高入云端、雄伟得难以形容、不可思议的大山在哪儿呢?我只看到远处地平线上立着一排牙齿状的东西,看起来也就比下方的平原高出一两英寸,就是那个吗?那个就是大山?我默然无语,时至今日,我还能感受到那种极端失望的心情。 c:45

2

我当时觉得日子好无聊,在马卡姆小姐的陪伴下,散步仿佛永无止境。她人很好,和蔼可亲,责任心也很强,就是太无趣。 c:23

我一人独处时,是个温顺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可一跟别的小孩子凑到一块儿,就迫不及待地想搞些恶作剧 c:32

母亲总是很有把握,一旦她拿定了主意,就绝不会疑惑。“这是最好的办法。”她说。同以往一样,母亲的异想天开又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c:30

不到一个星期,我就能和玛丽交谈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我说着法语,东一个词,西一个词,凑起来竟然也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到了那个周末,我们竟已成了朋友。跟玛丽一道外出散步是件乐事,跟她在一起干什么都有趣,这预示着一段令人愉快的友情。 c:54

威严是一种非比寻常的东西,我的母亲就拥有足够的威严。她很少发脾气,几乎从不提高嗓门,但她只要温和地一声令下,对方就会立刻服从。她总是奇怪于别人为何没有这样的天赋。 c:96

哦,多么快慰的解脱啊!当你无法避免地长时间陷入有苦难言的境地时,有人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并说了出来,那是多么美妙的解脱啊! c:163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觉姐姐对她周围的青年男子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尽管她没有花容月貌,却十分有魅力。她承袭了父亲的机智,谈吐文雅有趣,而且颇具女性魅力。 c:29

然而,后来我意识到我不能回去。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不可能重返记忆中的地方。你不会再用同样的眼光看它,即使那里依旧如故。你曾经有过的,已经过去了。 c:267

3

然而禁忌是多么因人而异啊 c:14

不过虽然她可以谈论天下间的任何话题,却很少随意评价人。 c:87

4

有时我觉得,假如轮回理论成立的话,我前世一定是条狗。我有许多狗的习性:无论谁干什么事,到哪儿去,我都想尾随其后,跟着去做。 c:61

毫无疑问,我最爱吃的东西曾经是、现在是、或许永远都是奶油。 c:30

对一个孩子来说,世界只是发生在他或她身上的事,以及相关的人——喜欢的人,讨厌的人;高兴的事,不高兴的事。 c:97

她此时坚信抚育女孩子的最佳方式是尽可能放任她们,多呼吸新鲜空气,吃得好,不要强迫她们做任何事情。(对男孩子自然就不同了,男孩子必须接受严格正统的教育。) c:93

母亲下定决心,要让她的女儿拥有她不曾拥有过的所有漂亮东西和人生乐趣,因此她十分关心玛吉的衣服,以及后来我的衣服。 c:53

5

儿时的我只能朦胧地觉察出这种心理上的抑郁气氛,精神世界的这种改变,正如物质世界风雨欲来时所感觉到的生理上的憋闷一样。 c:72

可是你要明白,不应该向人转述无意中偷听到的话。” c:64

大体上我一直遵守着这一原则。我想我不是有意要守口如瓶,只是对我来说似乎大多数事情都无关紧要,又为什么要说来说去呢? c:75

母亲从未对她的女婿们感到满意,但她也承认,这并不是女婿们的过错,而是怪她自己。她曾说:“我想象不出什么样的男人能配得上我的两个女儿。” c:52

我十一岁那年,父亲离开了人世。 c:15

你让我的生活完全不同,你是天下最好的妻子。光阴荏苒更加深了我对你的爱。你给我的温柔、你的爱和你的体贴让我感激不尽。愿上帝保佑你,我最亲爱的你,我们不久就会重逢了 c:106

然而,不管失去多少,不管一切怎样,卡西阿姨依旧愉悦、灿烂,比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更富有同情心 c:47

小孩子在做别人告诉他是对的事情时,明知道这是对的,可是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又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就是这种感觉。 c:69

第三章 成熟

因为多少年来,阿什菲尔德对我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就是我的人生根基,是我的避风港,是我的归宿,我因此而不会觉得没有根。念旧也许是愚蠢的,但它却给了我一些我很珍视的东西:回忆的宝藏。它也给我带来不少烦恼、忧愁、负担和难题——对于你所爱的事物,当然必须付出代价。 c:201

很不幸,那是那个时代的风尚。我们都被各自的父母以对方为榜样批评过 c:27

从那时起,我们的友谊就再也没有走过回头路,而是时断时续地持续着,贯穿了我们的一生。我们有时会中断联系,然后又再继续,有机会重聚时仍是一如往昔。 c:50

欢乐的光辉,痛苦的失望,对于每一天都非常看重,这些特征都是童年的标记。随着这些特征一起消失的,还有安全感和对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 c:100

我发觉自己一生都背负着想象的重负,它虽然对我大有裨益——想象力的确是小说家们必备的基本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却会使人精神上饱受困扰。 c:199

当你年轻时,奢侈或节约对你来说意义不大。 c:60

真正喜欢的书,我隔几个月会重读一遍。过了大约一年,我就会喜新厌旧地选择一本新的最爱。 c:63

她鼓励她的孩子们从事她们喜欢做的任何事,如果她们请求帮助,她就提供帮助,如果不需要,那就让她们自己去干。 c:63

一次真正尽兴的体验是永远无法复制的。 c:84

2

她们甚至喜欢焦虑,没错,现在的时代我们有的是焦虑。当年我们这一代人常常会遇到家境末落,想要的东西连四分之一都难以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能如此热爱生活呢?难道是我们的心中有一种如今已不再出现的活力吗?是不是因为教育,或者更糟,因为过度教育导致焦虑,为怎样的生活更适合自己而焦虑? c:103

每天醒来时我都会有一种感觉,我相信大家都有:一种活着的喜悦感。我不是说你有意识地去感觉,用不着,因为你就在那儿,你就是活生生的,睁开眼睛,又是新的一天,未知旅程中新的一步,这令人激动不已的旅程就是你的生活。生活本身也许并不趣味横生,可它会令你兴奋,因为那是你的生活。这就是生存的秘诀之一:享受生命的恩赐。 c:284

3

露西一家永远迟到,我们总是错过火车。他们错过火车,错过电车,错过一切,却从不慌乱,什么事都不会使他们乱了阵脚。 c:39

绝大多数母亲都会有一个时期在某个方面备受自己女儿的折磨。 c:41

4

游泳是我人生中的一大乐趣,直到今天仍然如此。但是因为风湿,我下水很困难,更不要说出水了,否则的话我会继续享受游泳。 c:27

“我留意着呢,一旦溺水,你是不可能喊得出来的——水会呛进去。” 从那以后,我们都对老海马非常敬重。 c:49

然而,经过几番思考,我发现人的一生总是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发展的。人们常常会想:要不是发生了某件事,我就会怎样怎样,或者要是我跟另一个人结婚,我的一生就完全会是另一番景象。但我觉得,人总是在固有的模式内探索生活之路,因为人总会遵从一种模式,这就是生活中你个人的模式。你可以为之增光添彩,或者草率行事,它却总是属于你的。只要你遵循着你自己的模式,就能获得生活上的和谐和心灵上的慰藉。 c:288

5

正像我说过的那样,我喜欢新鲜,事实上这时我的人生格言似乎已经确定了,那就是“去尝试任何新事物” c:63

我认为,只有能激起学生反应的教学才称得上成功。单纯的信息介绍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并不能学到什么新知识。 c:133

第四章 缔姻与期待

调情,求爱,订婚,缔姻(维多利亚时代流行的游戏) c:11

直接的反对当然会使女孩子疯狂地坚持己见,可一旦得到了认可,反倒会打消某种魔力,多数女孩子往往能很快理性地改变心意。 c:110

当你走过青春,就再也不会有那种特别的感受了:那种和一个男人建立起友谊的兴奋之情;发现双方有共同的喜好,对方说出自己所想时那种相互吸引的感觉。当然有不少是错觉,却是美好的错觉,而且我觉得,这应该是每个女人的人生中都会有的一部分。时过境迁,你可以微笑着说:“我那时真是个小傻瓜。” c:161

人生中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所见所闻不得其时。 c:268

2

使人产生良好印象的事都非常奇怪。 c:31

能用一生的时间去深爱一个人,这是一种特权,与忍受的苦痛无关。 c:112

3

以未经训练或者没有艺术感觉的眼光看来,大师们的作品全都一样,带有一种久经风雨的黄绿色的阴沉感,让人压抑。 c:51

4

人一生中的朋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与你一起做某些事。他们就像旧时的丝带舞那样,在你的周围形成一个旋转的圈子。有人进入,也有人离开,你也不断进出不同的圈子,有些人你能记住,有些则忘记了。另一类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朋友——为数不多——共同的志趣把双方维系在一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种友谊会终生不衰。 c:236

5

我从未对梦想会成真抱持确信无疑的态度,但胸怀理想,并享受其乐趣,就是一件好事,千万不要过于急切。 c:168

6

我觉得人的性格中有一种可怕的情结,就是总想抗拒任何过于正确或是过于完美的事物。我一直不承认这一点,但嫁给威弗莱德的前景确实使我感到沉闷无聊。我喜欢他,和他共处一室过日子会很开心。可是不知为何我并不为此激动,甚至完全无动于衷! c:207

可怜的母亲沉下了脸。我从未觉得自己如此卑鄙、如此忘恩负义。看到我和威弗莱德在一起,母亲很快乐。有那么一刻,我觉得我必须和他交往下去,只为了让母亲高兴。但幸运的是,我没有陷入感情用事的深渊。 c:27

真的,对这两个男人来说,我真是一个大恩人呢。 c:30

7

人们是不是常说,快乐的人是没有过去的? c:36

从那时起,我便一直怀有写一部侦探小说的热情,不过也仅止于此。我没有动笔,也没有开始构思,但种子已经种下了。在我的大脑深处,藏着很多还未破土萌芽的故事,迟早有一天我会把它们写出来。总有一天,我要写一本侦探小说。 c:47

8

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两性关系吧?我们能忍受过分的无私吗?还是当你重读自己的内心时,会发现有些东西早已不在了? c:33

母亲在为我接待那些不请自来的年轻人时总是一肚子不高兴,她严格地把这类接待归为“你的事情” c:17

我真是迟钝。我应该领悟到的,当身边的男子像绵羊一样恭顺、迟钝、不能专注地听你讲话,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他已经受不了了。 c:61

我们从情感的风暴中挣扎出来,再一次保住了婚约,尽管似乎每过一个月,结婚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小一点。我心中感到希望渺茫,但又不愿意承认。 c:21

不管怎么说,我就是一个在一九一二年穿着彼得潘小圆翻领的前卫女孩。 c:24

坐船仍然很浪漫,至于火车——还有什么交通工具能比得上火车呢?尤其是出现柴油机和它所带来的气味之前。巨大的冒着烟的怪物载着你穿越山川和峡谷,走近瀑布,经过雪山,沿着乡村道路而行,路上有陌生的农民坐在货车里。火车真是了不起,如今我仍然崇拜它。坐火车旅行可以看到大自然、人们、城市、教堂、河流,实际上可以看清人生。 c:90

第五章 战争

但这只是假象,一旦有人做错了什么事,她就会大发脾气。就像被一只坏脾气的小猫管着,它能和你玩耍,也能抓得你遍体鳞伤。 c:37

其真谛就在于,人总能适应习惯。 c:99

2

就在婚礼即将开始之时,我突然悲哀地想,没有新娘像我这么不修边幅吧。没有白色礼服,没有面纱,甚至没有一件漂亮的上衣。我就穿着普通的外套和裙子,戴着一顶紫色天鹅绒小帽子,连洗手洗脸的时间都没有。我们俩因此笑了起来。 c:27

一个人即使努力地想要做到无私,也还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 c:110

我想,变老是多么可怕呀!这当然也会发生在我身上,可我又觉得不可能。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会老,我不会死”。你知道你会,可是同样的,你又确信你不会。 c:83

我发现药物和世界上的其他东西一样,大部分是在追随流行,另外还牵涉医生的个人风格。 c:43

3

一部好的侦探小说,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故事中的人物写得模棱两可:既像是罪犯,又由于某种原因让人觉得不像罪犯。说不通,但又的确是其所为。 c:118

我个人不喜欢侦探小说中插入爱情故事,爱情,我觉得是属于言情小说的,在逻辑推理中加入爱情成分有些不协调。 c:45

4

这条一生受用的生活潜规则我也是首次了解到:最要紧的是你认识谁。从东方公开的裙带关系,到西方民主社会略微隐蔽的裙带关系和“老友俱乐部”,一切都以此为中心。但要注意,这并不是成功的秘诀。 c:176

听上去很蠢,也确实很蠢,可是你不能假装说收入上的差异不会使人与人产生隔阂。这不是势利或者社会地位的问题,而是你能否负担得起追随你的朋友所需要的开销的问题。如果他们收入颇丰而你收入微薄,事情就会变得很尴尬。 c:145

我一直非常赞赏阿尔奇颇为实际的预见性。他可以波澜不惊地接受一切事情,平静地装进他聪明的脑子里,然后着手解决下一个问题。 c:76

未知真的非常令人恐惧,但也让人激动。第一次做一件事总是让人激动。 c:34

不过我们从来没期望变得富有,才总是无忧无虑。 c:49

我不想评判我们当时的消费习惯是坏还是好,总之,当时我们不在衣食等方面追求奢侈,但在另一方面,那时你会有很多闲暇,可以思考、阅读、沉溺于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我很高兴我是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生活中有很大的自由,不那么忙碌和忧虑。 c:90

我嫁给了一个我爱的男人,生了一个孩子,有了自己的住所。眼下我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幸福生活不会永远地持续下去。 c:43

5

文中赞扬道:“与常见的说不清是什么物质的荒谬文章不同,这部侦探小说中关于毒药的部分十分合理。阿加莎·克里斯蒂小姐知道她在写什么。” c:36

最终,我们在消遣上的不同选择造成了生活上的隔阂。 c:47

他的办法和很多政客一样,先彻底破坏整个行业或者整个什么体系,让它陷入混乱,再重新整合。 c:25

“这是我们的机会,如果我们不去就会抱憾终身。是的,就像你所说的,如果在机会来临时你不敢冒险去做你想做的事,生命就没有价值了。” c:122

第六章 周游世界

周游世界是我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之一,我激动得简直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我不停地告诉自己:“我要去周游世界了。”当然,最令人翘首以盼的是到火奴鲁鲁度假,我做梦也想不到会去南海岛。 c:34

世上没有什么鸿沟比晕船的人和不晕船的人之间的更为彻底了,他们各自无法理解对方的情况。 c:79

这不是一本游记,只是回溯一下我心中那些难忘的记忆——重要的时光、我迷恋过的地方和事物。 c:16

2

从那时开始,我就对旅游抱有这样的感觉:从一种生活步入另一种生活。你还是你,却是另一个自己。这个新的自己不会被家庭生活中那千丝万缕的蛛网束缚,不会被包裹在一个日常琐事的茧里——要写信、付账单、做家务、探望朋友、冲洗照片、缝补衣服、安抚保姆和用人、斥责商铺和洗衣店。你的旅游生活实际上像一个梦,逃离正常生活,置身一个陌生的世界。其中充斥着你从未见过的各种类型的人,而且很有可能以后你也再见不到他们了。偶尔也会想家,也会孤独,会极其渴望见到那些最深爱着的人——罗莎琳德,我的母亲以及玛吉。可是你就像是北欧海盗或者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船长,已经进入了冒险的世界。家,要到你回去以后才成为家。 c:104

4

假如你相信了某人,后来失望了,你就不会再信任他,这是常识。 c:95

好事成双与祸不单行似乎是一条生活模式。 c:32

坦白地说,一生中最让我兴奋的事有两件,第一件就是拥有自己的小汽车,那辆灰色的、有大鼻子的莫里斯考利汽车(Morris Cowley)。第二件是大约四十年后,在白金汉宫与女王共进午餐。 c:51

2

蓝铃花是一种绝对不可以囚禁在室内的花朵,只有在树林中它们才会快乐。 c:24

世界上没有比看着自己的亲骨肉不断变化更令人激动的了。你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照顾她一段时间,随后她会离你而去,独自绽放出自由生命的绚丽花朵——在你的注视下,自由自在地生活。就像把一株奇异的植物带回来种在家里,你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会长成什么样子。 c:140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阿尔奇以外,没人能让我坚定信心。那些连我自己都很怀疑做不了的事情,他总认为我可以做到。“你当然可以做到。”他会说,“怎么会做不到呢?如果你老是觉得自己做不到,你就永远做不到。” c:65

问题在于,选择合适的词语把你想表达的意思说出来,这非常难。你可以诉诸纸笔,或者坐在打字机前——字词会以组织好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出来。但你很难口头描述想写的内容,至少我做不到。最终我学会了在一本书写完之前只字不提。成书之后得到的批评很有帮助。你可以辩解,也可以服输,但你至少知道这本书吸引了一个读者。而自己讲述自己打算写什么听起来就很乏味,如果这时有人说这个构思不怎么样,你立刻就会同意。 c:90

生活同样,无关乎时间地点。即使是悲剧,也该有其幽默成分。 c:96

3

我是否意识到平静的生活中有什么不正常之处?我想没有吧。但是的确少了点什么。虽然我没有仔细地琢磨,但我怀念以前和阿尔奇相依相伴的日子,我怀念那些我们一起坐汽车、火车去各地游历、探险的周末。 c:23

孩子就像一只小狗或任何其他小动物,懂得什么是威严。 c:34

我发现苏格兰人特别会照顾孩子。法国人绝对不行,他们往往会被管教对象欺压;德国人不错且很有办法,不过我没想过让罗莎琳德学德语;爱尔兰人生性愉快,不过常在家里惹麻烦;英格兰人则各式各样的都有。我渴望能找到一个苏格兰人。 c:33

我个人认为,一篇侦探小说的合适长度为五万字左右。我知道出版商会认为太短了,读者花钱买本仅仅五万字的小说也许会觉得受骗了——因此六七万字会好得多。 c:33

4

一件事不顺利,样样事都不顺利,这是人生常有的。 c:34

人走了之后,留下的只是具躯壳罢了。真的,母亲那急切、热情、冲动的个性全部不复存在了。最后几年她多次对我说:“有时候,我多想冲出躯体的束缚,它是那么衰老、陈腐、毫无用处。我渴望从这牢狱里解脱出来。”此时,我想她如愿以偿了。她终于挣脱了人生的桎梏,而留给我们的只有哀痛。 c:104

许多年后,一个正身处不幸的人对我说:“你看,我都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对劲,就是会无缘无故地落泪。那天送洗的衣服没送来我哭了,第二天汽车发动不起来,我……”这时,往事触动了我,我说:“你最好非常小心,这可能是精神崩溃的前兆,你得去看看医生。” c:53

5

应该忘掉往事吗?假如人们愿意回首一生的经历,有权忽视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吗?这样是否是一种懦弱的行为? c:81

6

如果受到了伤害,最重要的就是别去回忆那些快乐的时光。你可以回忆伤心的时光,这不要紧,可是如果有什么事情让你联想到某个快乐的日子、某件快乐的事情,你就会肝肠寸断。 c:156

如果一个人不是为了自己,做事时往往就会畏畏缩缩。 c:53

罗莎琳德和我完全不同,她是个缺乏想象力、不会自得其乐的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总是实实在在的。 c:28

孩子们喜欢或不喜欢的事情真是古怪。 c:18

7

有一次,她以那种孩子气的令人伤心的直率口气对我说:“我知道爸爸喜欢我,愿意和我在一起,他只是不喜欢你。” c:32

第八章 第二春

火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事物之一。可悲的是,如今已不再有人把它当成好朋友了。 c:22

只有独自旅行才能认识到外面的人是多么关照和善待你——不过也未必都合你的意。 c:82

2

我想人生的每个阶段会发生什么这几乎是上天注定的。 c:75

“一旦你考虑到时间及其无限性,个人的事情就不会再以以前的方式影响你了。烦恼、苦难,所有生命中有限的东西,都会以截然不同的面目出现。” c:211

成功与失败究竟是如何界定的?从对外的一切表现来看,我哥哥蒙蒂的一生看似是一场灾难,他一事无成。可一切是否只应以财富来衡量呢?他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活得自得其乐,尽管在经济方面有些拮据,不是吗? c:113

3

旅行最愉快的部分之一就是又回到家里。 c:33

4

现在回顾我这一生的经历,对我来说最生动、在我的记忆中保留得最清晰的,似乎就是我去过的那些地方。我的心中会突然升起一阵充满喜悦的兴奋之情——一棵树、一座山、一幢隐匿在运河边的白色房子、远方一座小山的形状。有时候我得回想片刻,回忆那是在何时何地,然后那幅画面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我就想起来了。 c:66

5

他沉默寡言,不喜欢用言语来安慰人,但他会干实事,能急人所需,使你得到莫大的慰藉。 c:43

我有不少特质,脾气好、精力充沛、意志薄弱、健忘、怕羞、感情丰富、极度缺乏自信、适度的无私 c:59

6

人们在三岁、六岁、十岁或二十岁时,其实个性相差无几。在六七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还没到会做作的年龄。而到了二十岁,人们就会装腔作势或赶时髦了。如果时尚推崇的是理性,你就会变得文质彬彬;如果当时姑娘们流行浮夸,那么你就变得愚昧而轻浮。然而,随着生活不停地继续,你会腻烦扮演这种角色,于是又恢复了个性,日渐回到自我的本来面目。有时这样会使周围的人大惑不解,却能使本人得到解脱。 c:153

在所有的品行中我最推崇忠诚,远胜于其他任何美德。忠诚和勇敢是人类两大最优秀的品德。任何形式的勇敢,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使我满怀敬意。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品德,如果你要生活,就不能没有勇敢,这是必不可少的。 c:181

那时我写作的直接动力就是能赚到钱:写一篇小说,就可以带来六十镑的收入,扣除所得税——当时每英镑扣四至五先令——这样,有足足四十五英镑完全归自己所有,这极大地刺激了我的创作欲望。我对自己说:“我想拆掉那个温室,建一个凉棚,可以坐在下面。那得要多少钱?”我有了一个估算,然后跑到打字机前坐下来,思索、谋划。一个星期内,故事在脑中成形,我很快就写了出来,然后我就拥有了自己的凉棚。 c:60

第九章 与马克斯共同生活

我们总在选址造房子,主要是我的缘故。房子一直是我所热衷的东西。我这一生中有一段时间——二战爆发前不久——非常骄傲地拥有八幢房子。我沉溺于在伦敦寻找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房子,然后将其改造、装修、布置,我会在改造完成的房子里住上一年左右,再租出去。当二战来临,我不得不为所有这些房子买战争损害保险时,这就不那么好玩了,不过最后在卖掉它们的时候都赢利不少。这是一项令人愉悦的爱好,我喜欢从某一幢“我的”房子前经过,看看它们保养得如何,猜想现在里面住的是什么人。 c:61

“装作喜怒无常很有好处,即使你不是这样的人。人们会说,当心别惹恼了他,要知道,他动不动就发脾气。这种做法有时也很累人。”他补充道,“尤其是你并没有发怒的欲望的时候。但这样做毕竟划得来,每次都不会吃亏。” c:53

2

许多朋友对我说:“真不知道你都在什么时候写作,因为我们从来看不到你写作时的情景,甚至没见你去写过。”我的行踪大概和狗叼着骨头走开的情况差不多——偷偷摸摸地走开,半小时内见不到踪影,随后它会鼻子上沾满泥土、扭扭捏捏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我大概也是如此,要去写作时我总是有些不自然。可每逢我得以抽身,关上房门不让别人打搅,就可以振笔疾书,浑然忘我地工作下去。 c:53

人们不断地写信给我,建议马普尔小姐和赫尔克里·波洛邂逅。可为什么要让他们见面呢?我敢肯定他们俩绝对不会对此感到高兴。赫尔克里·波洛是个自命不凡的人,他不会要一个老处女来指点他如何办案的。他是一名职业侦探,他在马普尔小姐的生活圈子里是不会自在的。他们俩都是明星,是自己那个圈子里的明星。我不会安排他们相遇,除非哪天心血来潮,觉得有必要这样做。 c:21

我从简·马普尔小姐写起,这位老处女很像我姨婆在伊灵的某些至交,我小时候待在那儿时遇到过很多这种老妇人。马普尔小姐并不是我姨婆的写照。她比姨婆更会小题大做、更有老处女的味道。但是两人确有相似之处:虽然性格爽朗,却总喜欢把人和事往坏里想,而可怕的是,事实证明十有八九她们是对的。 c:35

我通过观察生活而得出了结论,我常对自己说:没有谦卑之心的地方,那里的人民会灭亡。 c:113

4

看到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的妙不可言的精品,便会为自己也是人类的一员而引以为荣。人类是富于创造力的,他们肯定获得了造物主的某些灵感。造物主创造了世界及大自然,并因此满足。但他还留下了创造的余地,让人类的双手能够发挥创造力。他让人类自己去发挥,追随他的脚步,因为人类已被造就为他的化身。他又让人类看着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并因此获得满足。 c:39

我觉得我是对的,因为我一直在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对我这样的人而言,发问才能使生活过得有趣。 c:42

他读得很快,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也不在乎读的是什么:传记,小说,爱情故事,探险故事,科技作品,几乎来者不拒。就像一个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一样——你不会在乎那是什么,只要是食物就好。他需要精神食粮。 c:37

5

我写侦探小说,马克斯写考古学著作、报告和论文,我们都很忙,但并不觉得特别有压力。 c:26

这时写作已成为我的职业了,因此激情少了很多。 c:26

我有一本书叫《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它太难写了,反而对我非常有吸引力。十个人要合情合理又不露痕迹地被干掉。我在经过漫长的构思之后动笔了,写完之后很满意。这本书清晰、简明,又令人迷惑,最终解释合情合理,事实上还需要一个尾声部分。这本书的评论和销路都不错,但最满意的还是我自己,因为我比任何评论家都更清楚,写这本书是多么不易。 c:53

当然,在一本书动笔之前,我总会经历极为难熬的三到四个星期,那种痛苦无法形容。我会独处一室,咬着铅笔,眼睛盯着打字机,或在屋里踱来踱去,或颓然地倒在沙发里,禁不住想大喊大叫。然后我走出房间,去打扰某个正在忙碌的人——通常我会打扰马克斯,因为他的脾气特别好——我会这样对他说:“真糟糕,马克斯,我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我没法再写下去,再也写不出一本书了。” c:58

2

光阴荏苒,如今一切习以为常并且一直如此,已不再像噩梦一样了。事实上,想到你可能被杀死、你最爱的人可能被杀死,或者你的朋友被杀死,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破损的窗户,炸弹,地雷,时不时的空袭和火箭炮,这些都在持续发生,不算什么特别的事情,而是非常自然的。在整整三年的战争之后,这些事都变成日常生活了,你甚至无法想象没有战争的日子是什么样子的。 c:36

3

我姐姐是我所知道的最不知疲倦的女人:一个活人发电机。 c:33

人无论生活在哪个世纪、世界的哪个角落,其实都是一样的。 c:72

虽然问题并不严重,但今天重读这本书时,我仍然很想改写结尾部分。这说明人必须坚持自己最初的主见,否则就会不满意。 c:52

我想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这种感觉——我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究竟做了些什么?我所热爱的人如何看待我?他们会像我待他们那样待我吗? c:76

这本书被定名为《幸福假面》(Absent in the Spring),取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里的诗句:“春天,我离开了你。”(From you have I been absent in the spring.) c:45

有时候我觉得,人类会察觉到那就是自己与上帝最接近的一刻,因为你被允许感受到一点点纯粹的来自创造的乐趣。你能够创造出一些完全有别于你自己的东西 c:95

4

有一些事情,你会不愿再回想起来。那是一些既然已经发生,就只好面对的事,但谁都不想再触及隐痛。 c:84

在信心、希望、爱心这三项美德中,我们不太重视第二项,并且很少提及。信心,我们已经有了,甚至可以说太多了——太多的信心会让你心怀怨恨、态度强硬、不愿宽恕他人。你可以把信心放低一点,但是爱心不可以放低。爱是内心的精华。可我们是否总是忘记了希望,或者很少想起希望?我们总是过早地绝望,总是说:“做这些事情又有什么用处呢?”在如今的岁月里,希望是最应该培养的。 c:85

第十一章 垂暮之年

战争年代不像真实的岁月,是一场让社会中止前进的噩梦 c:48

3

我也确实不觉得一个作家有什么必要一定要抛头露面,这并不是他们的分内事啊。对很多职业而言,个性和公众关系非常重要,比如演员和公众人物。而一个作家就只是写作而已。作家是极其缺乏自信的一群人,他们需要得到鼓励。 c:51

在我创作的侦探小说中,有两篇是我自认的得意之作:《怪屋》(Crooked House)和《奉命谋杀》(Ordeal by Innocence)。某天我重读自己写的小说时,惊奇地发现《魔手》(The Moving Finger)也颇令人满意。 c:31

我觉得一个人对生命的感恩之情在这个年纪会比以往更强烈、更举足轻重,带有梦想的真实感和强烈感——我至今仍然非常享受梦想的乐趣。 c:104

4

我多么爱世界上的那个角落。我现在仍然爱它,将来也会永远如此。 c:75

后记

如今,在七十五岁的时候,我能说些什么呢?“感谢上帝赐予我幸福的一生,给了我深厚的爱。” c: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