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37 lines (131 loc) · 17.2 KB

0到5岁:大脑发育关键期的70条养育法则.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37 lines (131 loc) · 17.2 KB

0到5岁:大脑发育关键期的70条养育法则

特雷西·卡其娄 - 生活百科榜-育儿

早期教养决定孩子的一生,尤其是0到5岁的孩子,身体发展正处于关键期。《0到5岁:大脑发育关键期的70条养育法则》作者特雷西·卡其娄深受《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以及《让大脑自由》两书理念的影响,运用美国前沿的科学调查与研究,总结整理提炼出70个养育法则,解决了0~5岁孩子大脑发育关键期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在美国广受家长们欢迎。这70条养育法则全面涵盖备孕知识、亲子沟通、生活照顾、家庭陪伴、正面管教等方面,法则实操性强且有效,很适合备孕及怀孕的准爸准妈、5岁以内孩子的家长,帮助家长养育快乐而且有能力的孩子。

译者序

这就跟养花是一个道理: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从一开始就做好细致的铺垫,然后一路仔细呵护,恰到好处地提供最合适的阳光、雨露、温度、土壤,那么这颗小苗苗定然能成长得健壮结实叶茂花繁。 c:22

自序

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无非就这么几条:要随时响应宝宝的召唤;跟宝宝一起的时候,好好享受当下的每一刻,别心不在焉的;对宝宝多说说话,做一个十足的话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记得温和而坚定的原则;每天都要给孩子无数个拥抱……以及让自己能睡足了觉。 c:103

愿你的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聪明的、快乐的、合群的、好奇的、有道德感的、心理健全的孩子,成为一个被充分爱着的孩子。 c:21

2 朋友的关怀是你的倚靠

不但年青的父母在养育过程中需要来自旁人情感上的、行动上的支持,而且小宝宝也很需要大量这种与外人接触所带来的裨益。 c:12

3 一个人要吃两个人的份?不见得真如此

汞金属含量低的海产品 三文鱼 虾 沙丁鱼 扇贝 鲶鱼 鳕鱼 金枪鱼(野生天然) c:23

5 请对着你的肚腹唱歌、读书

在宝宝还没出来之前,请你在孕期的最后三个月,坚持每天为宝宝朗读或者唱歌。更早的话,那倒也不必,因为宝宝还听不到你的声音。 c:24

11 展望宝宝的未来

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能拥有哪些品德和本领,这会有助于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把你最在意的事情放在首位。 c:23

15 多抱抱你的小宝宝

每天给小宝宝做做按摩: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你家小宝宝生下来每天都能得到8分钟的按摩,那么到了4个月大的时候,跟同龄小宝宝相比,他会:• 性情更和顺;• 焦灼与紧张的情绪更少;• 对周遭更感兴趣;• 睡眠更安稳。 c:27

16 跟宝宝同频共振

当小宝宝觉得你的逗弄太过了的时候,他会以这样的方式告诉你: • 把头转向一边; • 把眼睛闭上; • 避开你的目光; • 身体绷紧起来; • 忽然就有了小脾气。 c:11

17 多笑笑、多抱抱、多鼓励孩子

一抹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或者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这些都有助于营造出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如果孩子能够从各种正面途径得到父母的关注,他就不太会去通过各种负面行为来博取关注。 c:13

第三章 对孩子做一个话唠

做一个十足的话唠就好。还有,每天读书给孩子听。 c:12

19 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话

对宝宝说话的最佳方式,是让宝宝跟你依偎在一起,然后用高高的语调、轻柔的声音、拖长了的发音,慢慢说。 c:25

20 要对着小宝宝多多说话

在宝宝3岁之前,如果能有机会听你天天说上几箩筐的话,那么,与那些没有机会听过这么多话的孩子相比,你家宝宝的词汇量会更大,智商会更高,上学以后的成绩也会更好。 c:37

你越对宝宝多多说话,宝宝大脑的发育就越得以促进。而你若是能带宝宝去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这无形中就赋予了你更多的机会对宝宝说话:你向他们描述,对他们解释 c:13

对宝宝讲述你的一切,包括你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忙活着什么,还有,你心里的感受,等等。一边说,一边时不时停下来,跟宝宝对对眼睛、给宝宝一个笑容、挠挠宝宝的小痒痒。说什么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说,就好。 c:19

21 陪宝宝一起读书

总结出了亲子阅读中的一条“四字诀”,叫作“提证扩复”,能指导你如何自然而简短地与孩子在阅读中互动: c:13

1岁半~3岁的宝宝:读字书。发音的时候,要慢,要把各种音节都发清楚,这能帮助宝宝跟着你学习发音的基本要素,比如,说“猫”,你可以分开来说“么——奥,猫——” c:20

22 请这么夸宝宝:“你好认真!”

“成长派思维模式”:带有“成长派思维模式”的孩子相信,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越是努力学习,自己就越是聪明能干。这样的孩子会认为,哪怕生来是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行。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会相信只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花更多的时间,他就能有所进步。相比于让人觉得自己聪明能干,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要努力学习。在遇到棘手挑战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挠。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孩子形成这种“成长派思维模式”的呢?是因为夸奖孩子的模式落在了前面所说的第一类,即,注重于夸奖孩子付出的努力与行动。而这种夸奖模式,又叫作“对行为的夸奖”。 c:20

要夸奖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孩子的能力。 c:64

24 替宝宝约个说不同语言的朋友一起玩

小宝宝越早接触第二语言越好,这倒是已经有了定论。研究表明,孩子在7岁之前接触第二语言,能达到与母语不相上下的熟练程度。7岁之后,孩子在第二语言中浸泡的程度越高,那么熟练程度也就越高。 c:26

26 也请你保证小宝宝的睡眠时间

这么做的结果,只会让宝宝变得格外疲倦、格外闹腾。白天孩子少睡了觉,并不能使得宝宝夜间就能多睡会儿。这听起来好像不合逻辑,但小宝宝就是这样的。 c:11

28 给宝宝留点时间,让他学会自己入睡

宝宝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稍稍等一等再过去安抚;• 在宝宝已经很困了,却还没有100%入睡之前,就把宝宝放下来;• 让宝宝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 c:15

30 重视5岁前儿童的午睡

睡眠时间有规律的孩子,“讨人嫌”的行为会更少。不论晚上入睡的时间是偏早还是偏晚,只要孩子的睡眠时间有相当好的规律性,那么“讨人嫌”的行为就会更少。这是被英国的一项研究所证实的。 c:11

31 让晚上的就寝程序更顺畅一些

让孩子来绘制这一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是宝宝手绘的图画,也可以是你帮孩子拍摄的照片(比如,宝宝正在刷牙)。然后,再带着孩子,把这些图片,按照你们已经商定好了的顺序,逐一贴到一张大纸上,做成流程图。流程图上不一定要有文字,也不必留出打钩的地方,更不必留出贴小红花的地方。这是因为,对孩子的“奖赏”往往只会把孩子的动力变成短期动力。 c:15

34 让宝宝自己决定吃多少

要相信宝宝给出的信号。作为父母亲,我们的职责是把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提供给宝宝;我们的任务是安排好宝宝在何时、何处吃。至于吃还是不吃、能吃进去多少,那就是宝宝自己的事情了。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宝宝肌体的内在机制决定着他们对食物的需求量,而且不可能每天都一样。因此,我们要相信宝宝向我们发出的信号。假如我们一再漠视宝宝的需求,一味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善意),来强求宝宝吃下我们认为合适的量,那么,宝宝会逐渐漠视自己身体所发出的饥与饱的提示,这又会进一步阻碍宝宝与食物之间建立起良性的关系。 c:11

一两岁的小宝宝,喜欢模仿我们的每一个动作。因此,你舀起一勺吃食放进自己的碗里,反而比放进宝宝的碗里更能引起宝宝的兴趣。 c:11

35 给宝宝机会,自己坐便盆

定时提醒宝宝用便盆。比如说,上床之前、起床之后、出门之前、回家之后都提醒一次,还有,吃过饭半小时到1小时也一样提醒一次。渐渐地,孩子会习惯于在这样的时候去找便盆,而不再需要你每次都唠叨。 c:18

如果你打算等孩子再长大一些才开始训练他们,那么请你记得,不要推迟到宝宝长到32个月大之后。因为,这么大的宝宝,如果不能完全清空膀胱,得尿路感染的风险就偏高了一些。另一个可能的危险性,则是孩子清空膀胱的能力会变得太弱,反而导致宝宝将来更容易不小心尿裤子。 c:13

39 宝宝们相互抢夺玩具,多等等、多看看

当小玩伴相互抢玩具的时候,请你:什么也别做。如果你能做到不贸然介入,不去“小事化大”,孩子们往往能够自己解决彼此的纠纷。这对他们来说,本就是很好的练习与人相处的机会。也请你预先跟孩子小玩伴的家长约定好,到时候你们能够保持一致。 c:16

40 在自我克制之中玩耍

孩子如果在3~11岁的时候自我克制能力偏低(易冲动、难持久、难专心致志),那么,30年之后,在排除了智商、性别、社会阶层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与当年自我克制能力更强的孩子相比,其健康状况往往更差,经济收入往往更低,而参与犯罪的比率却往往偏高。 c:20

研究显示,与读故事书相比,听你讲故事的时候,孩子能记住更多的人物和情节。 c:14

一个孩子将来能否在学习上表现出色,关键在于孩子小时候大脑执行功能的发育是否良好,而不在于智商成绩是否更高。 c:15

43 滋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个人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1/3来自于天赋,另有2/3来自反复练习。 c:17

第六章 了解与陪伴

我们来宣誓:让我们多花时间趴在地板上陪伴我们的宝宝;让我们把婴儿小推车换成贴身小背兜,把短途开车换成亲子步行;让我们的眼睛更多地看向孩子的眼睛,而不再更多地盯在屏幕上;让我们真能做到彼此了解,彼此陪伴。 c:17

47 有争执不可怕,关键在正面应对

但凡婚姻能维持和睦的家庭,夫妻双方均会: • 以对待朋友的心态彼此相处; • 以温和而正面的方式来处理矛盾; • 在争吵之中就修补负面交锋所带来的伤痕; • 充分化解掉负面情绪。 c:13

48 了解孩子的个性气质

身体活跃程度,乐于守矩程度,直觉反应程度,灵活变通程度,反应强烈程度,情绪变化程度,用心专注程度,耐心持久程度,以及对周遭的敏感程度。 c:26

还可以去找玛丽·西迪·柯尔辛卡(Kurcinka·M·S)的书来看看:《家有性情儿:如何养育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c:17

50 把你的手机收起来

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在哪里?在于宝宝能够通过面对面的互动来学到各种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共情的能力、克制自己情绪以及自己行为的能力。 c:14

52 宝宝两岁之后稍稍看一些电视

幼儿教育影视片中,《小蓝的线索》和《爱探险的朵拉》都不错,不但能帮助孩子增加词汇量,还能提升孩子与人交往的能 c:25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以及中等经济阶层的孩子,在看过诸如《芝麻街》《罗杰斯先生》 《3-2-1联系》等幼儿教育影视片之后,不但将来愿意去上学,而且上学3年之后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仍然会比没有看过这类节目的孩子更高。 c:15

应该怎么看电视:请你跟孩子一起看,并在一旁做解说员 c:18

53 把视频时间变成真正有益的学习时间

越需要孩子与之互动的程序,孩子越能从中学到东西。 c:11

肢体活动、玩耍、睡觉,这三大项,对小宝宝的大脑发育来说,毫无疑问要远远比视频时间更为重要,因此,请你一定要首先确保这三大项所需要的时间。 c:12

54 给孩子犯错、感受无聊和难受的机会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当孩子陷入负面情绪中时,告诉孩子这叫尴尬、丢脸、愧疚、屈辱,等等。孩子不仅仅应该知道什么叫舒服,也应该明白什么叫难受。当你感觉到孩子陷入了这类负面情绪的时候,请你替孩子说出来,而不是漠然置之。同样,也不要立即冲上去替孩子挡驾以免他“陷入苦海”,而是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并跟孩子共情,同时也借机跟孩子说说能有些什么办法来熬过并摆脱困境。 c:16

第七章 正面管教

我们的管教任务,是要把人这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本领教给孩子:沟通交流、与人共情、尊重他人的良好能力。 c:42

55 坚守原则,但要温和

权威式的父母:既能坚守原则,又能做到以温和的态度来坚守原则。他们对孩子有着相当高的期望,不但能响应孩子的要求,而且邀请孩子参与大小事务,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特个性以及独立见解。 c:21

56 给孩子定规矩的4种法则

定出的规矩要清晰,而且要坚持如一 c:18

要告诉孩子你定这条规矩的理由 c:16

58 替孩子把情绪说出来

大脑成像的研究一再证明,用语言说出一个人心中强烈的情绪,就能够让这个人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c:24

一旦孩子能够说得出自己的情绪,他就会有能力去反省自己的感受,就此与人倾诉,决定自己该怎么对应;他还能感应出其他人的情绪,并与之共情 c:22

如果你说出孩子情绪的时候孩子反而更生气,那么,请你先从客观事实说起,然后跟孩子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借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c:12

59 要教导而不是惩罚孩子

仅仅不许孩子如何去做,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教她,该怎么去做到你希望她做到的事情。 c:25

我们这样的行为所示范给孩子看的,是一旦陷入某种强烈情绪之中时,我们如何失控、如何以不尊重他人的态度对待对方、如何以武力来解决问题。可实际上,我们希望孩子能学得的东西,却是与此恰恰相反:如何才能克制住情绪的冲动、如何才能尊重他人、如何不动用武力、不以伤害性行为来处理矛盾。 c:15

孩子需要反复经历这样的内化过程。正因为如此,简单的说教(“我还要告诉你多少遍……”)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我们应该通过亲身向孩子示范正确的行为、给予孩子恰当的提示和提醒等方式,为孩子提供反复实践和练习的机会,来帮助孩子达成这种规则的内化。这样的做法,又叫作“搭脚手架”。 c:21

有一位妈妈是这么做的:她让小兄弟俩一起做好多个起蹲,一边做,一边脸对着脸,胳膊交叉着手牵手,一边唱道:“因为你,我惹了麻烦。因为我,你惹了麻烦。”到了最后,小哥儿俩往往都会笑了起来,然后相互抱抱。我自己很喜欢这个小故事。 c:11

61 预先做好筹划,能避免不少麻烦

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倒是有两点:告诉宝宝我们希望他怎么做;以及他若是不肯听,那我们会怎么做。 c:27

64 问孩子:“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

对孩子的最佳夸奖,是着眼于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孩子本身是否乖巧。对孩子的批评的核心也是一样。 c:24

“你觉得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了呢?”“下一次我们该怎么换个不同的办法来做?”“你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 c:18

65 摇晃宝宝

一个宝宝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竟然跟他是否有很好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 c:23

我们人类更高层次的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建立在我们的感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基础之上的。 c:11

66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能够:• 增加我们大脑中的氧分子;• 助长以及保护大脑中的神经元;• 提升一种叫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或BDNF)的化学元素成分,而这则有助于消减毒性应激反应激素的分泌;• 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比如说: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从而有效地抑制我们的情绪失控。 c:13

67 静下心来

你可以让宝宝以行走的方式来静心,每次能坚持5分钟就行。蒙特梭力(目前国内是有两种译法:蒙特梭利/ 蒙台梭利)学校的做法,是让孩子拿着一个铃铛走路,走路的时候要小心不能让铃铛响起来。 c:20

按照规矩,在课堂上练习时,要自问自答3个问题: 1.我在哪里? 2.我要做什么? 3.我怎么才做得到? c: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