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48 lines (126 loc) · 16.8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48 lines (126 loc) · 16.8 KB

书店

菲茨杰拉德 - 文学榜-随笔文集

1959年,一位善心的寡妇弗洛伦斯·格林,带着她仅有的财产,决心开一家书店。那是镇上唯一的书店。这个看上去不切实际的想法最终取得了成功,却也引出小镇人们深藏的恶意。为了丰富邻里的日常生活,她得罪了加马特夫人,镇上位高权重的贵妇。弗洛伦斯的仓库不断漏水,渗进地窖,接着书店也难逃灾祸。她终于开始怀疑一件事:一个没有书店的小镇,也许并不想要一家书店。

1

她曾看到一只苍鹭飞过河口,飞翔时努力想吞下它抓住的一条鳗鱼。鳗鱼挣扎着想从苍鹭嘴里逃脱,出来了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这两个小东西胜负难决,颇为可怜——于它们而言,这份较量太过了。 c:23

她很善良,只不过在自我保护这件事上,善良没什么用。 c:323

在哈德堡,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人,每一件事都有人说长道短,即便这样,也没人谈论她。 c:52

但1934年,她还是幸运地抽到一个,查理·格林,他负责采购诗集。 c:24

就像一阵海风刮进内陆深处,轻微地搅动起了银行迟滞的气息。 c:65

当您想着自己要开一家书店的时候,您得问问自己,您的目标到底是什么。那是任何一门生意都应该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c:62

无论在任何时候,如果收入的现金不够支出的现金,那就可以说,离陷入经济困境不远了。” c:105

人到中年,向前走一步并不容易,既然已经走出了这步,我就不打算后退了。 c:75

我也发现床头放一本好书,价值无可估量:每次躺下休息的时候,还没读几页,我就睡意浓浓。” c:76

虽然报纸和电台一再告诉大家英国这几年经济繁荣,但大多数哈德堡人仍觉得手头拮据,并且本能地尽量躲着银行经理 c:14

弗洛伦斯·格林跟基布尔先生一样,都可算是孤家寡人,但他俩并不因此在哈德堡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很多人都很孤独。本地的自然学者、割芦苇的人、邮递员、沼泽地的雷文先生,迎着风骑着自行车一个个走远,所有看到他们的人,都能从他们在地平线上再次出现的时候,估计出是几点几分。但并不是所有孤单的人都会出门。 c:110

小镇本身是一个介于海洋和河流之间的小岛,一旦感到寒冷,就会咕哝着将自己圈守起来。好像是出于无心又好像是出于大意,大约每隔五十年,小镇就会失去和外界的又一种联系。 c:60

她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或者不如说她看到了,因为喊出的话立刻就被风吹跑了。 c:52

“他们都在说你打算开一家书店。那说明你准备好要向不可能的事情挑战。” c:106

舌头像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翻腾着。 c:16

“他们对任何稀有物品都失去兴趣了。 c:23

但是她被委以重任,在哈德堡,这可不是每天都有的经历。 c:34

2

他们现在觉得在智力的较量上占了点上风,开始祝她一切都好。 c:54

在哈德堡,“疯了”常用的词是“不对劲”,就像“病得厉害”会说成是“小恙”。 c:11

几乎所有在邮递、派送和柜台部的女孩子们都在战争中失去了联系,即便她还有她们的地址,她发现自己也不愿意承认,她们跟她一样变老了。 c:26

但她把这份邀请看作是对书籍自身力量的认可。 c:24

但如果勇气和耐心没经过考验,那它们又有什么用呢 c:132

大厅铺着抛光的橡木地板,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这样的房子就从未冷过。 c:25

她喝了些香槟,白天那些小烦恼,随着香槟微小的气泡,向上升至金色的杯口,消散了。 c:65

“‘死亡何其易。只要说声,他们死了。’你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c:34

他具体做什么不清楚,但哈德堡的人习惯于不清楚在伦敦的人具体干什么。 c:35

他表面上的体贴周到实则是躲避麻烦的一种方式,看起来像同情的感情也是他避免麻烦的一种本能。很难说成长对这样的人意味着什么。他的感情,因为疏于表达,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他已经发现适应性与好奇心一样有用。 c:124

“没那么好。”米洛说。他很少说言不由衷的话,毕竟彬彬有礼不等于人好。他多变的个性找寻并抓住别人的弱点,感觉到对自己有利时,内心便安顿下来。 c:76

弗洛伦斯一阵迷茫。她似乎被这个年轻人困在了一塘死水中,外面越来越大的声音变得断断续续,让思绪不知该如何运转。 c:19

只是,有时候我会突然觉得男人和女人并非完全合拍,肯定有某些方面是合不来的。 c:66

格林夫人认为,他应该有坚持自己信仰的勇气。在她心中,这对年轻情侣可以向世俗挑战。而她自己年纪更大一些,有理由焦虑。 c:47

弗洛伦斯涌起一阵不明就里的使命感,似乎愿意将她的生命奉献出来,为加马特夫人服务。 c:22

镇上每个人都知道哪儿将有空出来的房产,谁囊中羞涩,谁九个月之后需要更大的房子,谁将不久于人世。 c:41

她给了格林夫人一个含义明确的灿烂微笑,让人困惑的亲密感又来了。 c:13

同时反思:也许她还没老到干不动两份工作的时候,也许书店的活儿可以招募一个经理打理,她自己则去修一些艺术史和音乐赏析的课程,音乐总是用来欣赏的,如果艺术有历史的话。这样的话,她想,那就意味着得跑几趟剑桥了。 c:14

外面是清明的夜,她望向沼泽地,能看到雷兹湖那边,渔船等着退潮,锚灯清晰地标示出湖岸。外面很冷,寒风袭面。 c:23

她一离开,客人们就重新组合了一遍,就像雷文那次把老马牵出来时,牛群所做的一样。现在他们都是同一类了,向着同一个方向,一起吃草。 c:38

他们对女主人都很好,这样才有好日子过。 c:20

沼泽地的风在一切归于寂静之后,又逐渐清晰可闻。 c:39

3

第二天早上,弗洛伦斯给自己准备了一份鲱鱼——要是不知道怎么做鲱鱼,住在东萨福克还有什么意义呢——两片黄油面包外加一壶茶。 c:19

坐在后屋,吃着深海捕到的鲱鱼,她感觉羞愧,也为这份无用的羞愧而羞愧。 c:44

从地平线一头到另一头,天空明亮起来。高空的白云绵延不绝,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里,沼泽地看起来就像在云层之间。 c:35

在她这个年龄,还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那可是弥足珍贵。 c:17

意志力在缺乏方向感时毫无效用。 c:65

那天的天气很怪,让她想起了她看到飞翔的苍鹭企图吞咽鳗鱼的那天。近海的微风把晾衣绳上的衣服向西吹,沼泽地上的抽水机却在内陆来风的动力下向东转。秃鼻乌鸦在对抗的气流中盘旋。 c:19

她的意志力,现在感觉更像一种愤怒,伴随这份伤害,升腾起来。看不见的,正如穆勒店里的女孩子们所称呼的那样,和看得见的,都应该管好自己的事儿,不能多管闲事。两种力量都不能阻止她开一家书店。 c:47

律师解释说权利不会因为执行的可能性低而受到任何影响。 c:12

她真希望自己个子更高,哪怕只是半个小时,这样,在类似这样的面谈中,她就可以俯视,而不是仰视。 c:15

4

老屋书店将于次日上午开业,因为不确定应该邀请谁,弗洛伦斯并没想举办任何形式的庆祝。毕竟,心态是最重要的。如此想来,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有一场满意的庆祝会。 c:53

她不能容忍书靠后斜放着,就好像被打败的样子 c:12

有别人为她安排好一件事的感觉太好了。要是让她自己去做,她都没信心去拜访吉平夫人那人满为患的房子。 c:25

可借的书分为A、B、C三等。A类书大家都想要,B类是可接受的那种,C类,老实说,又旧,又没人想读。她为她的订阅者每借一本A类书,就得接受3本B类书以及一大堆C类书。要是她多付钱,她得到的A类书会更多,但同时,也会有一堆的B类书和不招人待见的C类书,并且,只有把一批货都送回,才会发新货。 c:18

5

她的皮肤干净透亮,丝一样的头发似乎没一点重量,最柔的风也会将它们从前额撩起。 c:20

“她给这位女士干活了。” “为什么?” “她有个店,全是书,人们可以去读书。” “为什么?” c:14

动物中最有好奇心的小公牛,穿过草丛,温和地盯着这些汽车。 c:13

”她正看着两百张手绘丝质中国书签,鹤代表长寿,梅花代表幸福。她爱美的弱点出卖了她。很难相信哈德堡会有其他人愿意买这些书签。克里斯蒂娜安慰她:游客会买,来这儿度夏的游客,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花钱。 c:22

人到中年,东萨福克的中上层人士便遇到了危机,之后,大部分人成了风景水彩画家。 c:39

住在海边,却连着好几个星期都不去看看海,似乎太不懂得珍惜了。 c:15

只工作不玩耍,聪明杰克也变傻 c:21

湿沙和鹅卵石就像不乐意承受她轻轻的体重,从脚旁渗上来,脚印里留下发光的水。留下任何一种印记都是令人欣喜的。 c:35

“随意翻看是书店的传统,”弗洛伦斯告诉她,“你应该允许他们站在那儿随便翻翻。”克里斯蒂娜说,如果德本也允许每个人都翻翻他刚捞上来的鱼,那会怎样?她的有些卡片上还留下了指纹呢。 c:20

或者说他们不喜欢书里很明显的社会主义味道。” c:12

正如她以为重力就是把事物拉向地心的力量,而不是什么反作用力,她肯定性格就是好意和恶意的一场较量。她太单纯了,不会相信对米洛来说,他做的仅仅是对他而言比较方便的事情。 c:35

6

如果说弗洛伦斯适应力更强了,那克里斯蒂娜则变得更敏感了。 c:11

“我喜欢这个旧盘子,”她说,“你可以在遗嘱里说把它留给我。” c:19

茶壶在炉前煮着,屋里变得有点闷热,克里斯蒂娜和弗洛伦斯之间的年龄差距似乎更小了,就好像她俩只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已。 c:58

她们俩都没说她们希望保护对方。那样说就意味着承认屋子里有什么令人害怕之处。如果那地方很黑,害怕还算比较自然的事,可明亮的光照着店里每一个角落。 c:21

但我是个书商,我没受到过艺术评论方面的训练,因此我也不知道一本书到底是不是杰作。 c:14

7

弗洛伦斯意识到此刻是决定她命运的时刻。最近太忙了,都没空去想六个月前让她离开老屋的压力。或者,说的实在些,是她让自己忙忙碌碌,这样她就没有空闲让压力盘桓于脑海。 c:20

租阅者说得很对,这个小女孩被赋予了过多的权威,像其他东西一样,过犹不及。但这种情况下唯一的补救方法是给她更多的权力。 c:37

也许在生命中无数次失望之后,他会再次失望至极。 c:11

一事无成就是全盘皆输。 c:59

,开一家书店还是有某种责任的 c:22

“她想开家艺术中心。艺术怎么会有中心呢?但她觉得有,她想让你无地立足。” c:32

“我可以回过去说说我的第一个问题吗?我正考虑订购250本《洛丽塔》,相当有风险,但我不是从生意的层面咨询您,那样就不对了。我就是想在订购此书之前,听听您的看法,这是否是本好书, c:14

他们不一定懂,但那就是好的地方。理解使思维懒惰。 c:111

我有足够的时间做决定,但我下结论花的时间很少。让我告诉你我最看重的人的品质,我最看重的是人和神以及动物都具备的一种品质,因此也称不上是美德,我指的是勇气。你,格林夫人,就有足够多的勇气 c:87

“我绝不能让自己忧心,”她说,“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c:90

8

同时,我认为我们应该停止出售饱受诟病、过分轰动的纳博科夫的那本小说。 c:14

一本好书是一位大师的呕心沥血之作,超越生命的生命,值得永久珍藏和怀念。这样的物品当然是必需品。 c:140

弗洛伦斯的勇敢也不同于布伦迪希先生,他的勇气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坚决否认世界不合理的地方。她的勇气,只是一种生存下去的决心。 c:66

所有做生意的现在或多或少对老屋书店都是一种同仇敌忾的态度,他们一致决定不邀请弗洛伦斯参加哈德堡及附近地区的扶轮社。 c:30

潮水涨得很快,偶尔在淹没的石头处稍作停顿,然后把发黄的泡沫铺开,似乎在思考下一个该把什么吐出来,或者把什么留下。 c:26

他回忆说在他祖父的时候,督察员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条臭鼬,随时准备除掉耗子。 c:15

老屋书店,像个病人一样,虽然度过了危机,却没法再恢复先前的元气。 c:12

因为她总以自认为对的方式行事。她不知道道义其实很少是人类行为妥当的向导。 c:42

9

哈德堡的孩子在有了很长一段人生经历后回头再看时,还会记得那些静候在课桌上的信封,那么令人痛苦,又那么意义非凡。外面天气很好,黄色的金雀花在公地上成片开放。夏天也入侵到教室里来了。小学生物课要求孩子们把自然带进课堂。果酱瓶里有白花蝇子草、狗蔷薇和捕虫草,老师的讲桌上散着草,窗台上,一条鳗鱼在玻璃罐子里难受地游着。 c:41

除了体力劳动者或失业的,她再没什么可挑的了。相信我,格林夫人,一直到她死的那天,她的衣服都得她自己洗。” c:26

经验是有价值的、有用的。离开学校的人都说,没有经验,他们不给我们工作机会,但我们怎么样才能获得工作经验呢? c:15

“我不认为非得那样。每个人最终都得放弃一切所有。都得死。死却不能称为成功。” c:48

你当然不会有了。你要么是个孩子,要么是个女人,这两种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放松。” c:42

10

他代表过去几百年住在此地的萨福克人,他代表这个镇如今的沉寂和审慎的存在。 c:26

“悠久与历史趣味是两码事,”他说,“否则我们俩都应该比现在更有趣。” c:41

她向他莞尔一笑,这个笑让她明亮的黑眼睛变得温暖,这个笑打动过许多比他还重要的人。 c:12

那时候雾都散尽了,哈德堡的人能清楚地看到布伦迪希先生,他走到街中间时,倒在了地上,死了。 c:37

酒馆都申请延长营业时间,施岱德庄园举行了很大的冷餐会,客人们在那儿有说有笑,然后又压抑住笑,却不知道该怎么藏住笑。 c:15

尽管失败了,但如果你累了,失败也没那么令人讨厌。 c:95

人啊,我会成为你的向导,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身边。 c:36

火车开出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着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c:174

附录

卖书的事实给予了这份工作一定的尊严,几乎像某种荣誉。 c:25

书很重要,与其他商品不同,它们让人“进步”。 c:35

“一本好书是一位大师的呕心沥血之作,超越生命的生命,值得永久珍藏和怀念。”这样的物品当然是必需品。 c:52

难得这不是文学应属之地吗?介于精神、世俗与实用之间。 c:52

一本好书也许是一位大师的呕心沥血之作,但对银行经理而言,它们起到了另外一个用处:“但别误解,我也发现床头一本好书,价值无可估量:每次躺下休息的时候,还没读几页,我就睡意浓浓。” c:28

“这是本好书。你可以试着把这本书卖给哈德堡居民。他们不一定懂,但那就是好的地方。理解使思维懒惰。” c:38

弗洛伦斯和吉平一家作风正派但毫无权势,恶毒的加马特夫人一句小小的评论就能在议会产生反响,并最终毁掉一桩营生。智慧与此没有任何干系。 c:12

文法学校接受函的白信封和技术学校的黄信封之间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卑微之间的区别。 c:11

生活中真正的分界、真正起作用的分界点,是“以根除者和被根除者来划分,其中前者,始终统治着后者。” c:34

《书店》的最后一段没有忧郁,没有情绪,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依依惜别,甚至连对话都没有。语言平淡实在,只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弗洛伦斯的感情。但这是个很可怕的词,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读过的最悲伤的句子。悄无声息,却压倒一切,就像这部小说本身。 c: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