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72 lines (115 loc) · 12.1 KB

古诗十九首.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72 lines (115 loc) · 12.1 KB

古诗十九首

金开诚主编 - 文学榜-古代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千古五言之祖:<古诗十九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前言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c:205

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 c:39

具有神秘色彩的《古诗十九首》

其内容基本上是游子和思妇的牢骚不平,哀愁苦闷,同时还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追求,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那种动荡社会的不满。 c:589

持定论者,代表人物是写《文心雕龙》的刘勰和著《玉台新咏》的徐陵 c:64

《古诗十九首》原是夫妻离别、朋友分和、游子他乡、感叹生死之作,表现手法含蓄委婉,清新朴实,并没有惊险的字句,因而绝不会是一人一时之作。 c:221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因为佚名已久,钟嵘、刘勰、萧统、徐陵等人在几千年前,还不能确定为何人所作 c:23

1.《行行重行行》——东汉(近乎) 2.《青青陵上柏》——汉恒灵时(近乎) 3.《回车驾言迈》——汉恒灵时(近乎) 4.《明月皎夜光》——东汉末(近乎) 5.《驱车上东门》——东汉末(近乎) 6.《去者日以疏》——董卓入洛阳之后(近乎) 7.《生年不满百》——东汉后(近乎) 8.《青青河畔草》——建安前(近乎) 9.《西北有高楼》——建安前(近乎) 10.《冉冉孤生竹》——建安前(近乎) 11.《迢迢牵牛星》——魏晋间(近乎) 12.《孟冬寒气至》——魏晋间(近乎) 13.《客从远方来》——魏晋间(近乎) 14.《今日良宴会》——待考 15.《凛凛岁云暮》——待考 16.《东城高且长》——待考 17.《庭中有奇树》——待考 18.《明月何皎皎》——待考 19.《涉江采芙蓉》——待考 c:172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古诗十九首》是作于东汉以后,绝非是西汉所作,这点是可以相信的。 c:192

《古诗十九首》的全文及其译文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①。 相去万余里②,各在天一涯③。 道路阻且长④,会面安可知⑤。 胡马依北风⑥,越鸟巢南枝⑦。 相去日已远⑧,衣带日已缓⑨。 浮云蔽白日⑩,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c:482

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离别。” c:112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①,郁郁园中柳②。 盈盈楼上女③,皎皎当窗牖④。 娥娥红粉妆⑤,纤纤出素手⑥。 昔为倡家女⑦,今为荡子妇⑧。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c:376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①。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②。 c:432

弹筝奋逸响③,新声妙入神④。 令德唱高言⑤,识曲听其真⑥。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⑦。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⑧。 何不策高足⑨,先居要路津⑩。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c:313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①。 与君为新婚②,菟丝附女萝③。 菟丝生有时④,夫妇会有宜⑤。 千里远结婚⑥,悠悠隔山陂⑦。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⑧! 伤彼蕙兰花⑨,含英扬光辉⑩。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c:238

庭中有奇树①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④。 馨香盈怀袖⑤,路远莫致之⑥。 此物何足贵⑦?但感别经时⑧。 c:259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①,皎皎河汉女②。 纤纤擢素手③,札札弄机杼④。 终日不成章⑤,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70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①,皎皎河汉女②。 纤纤擢素手③,札札弄机杼④。 终日不成章⑤,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303

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①,逶迤自相属②。 回风动地起③,秋草萋已绿④。 四时更变化⑤,岁暮一何速⑥! 晨风怀苦心⑦,蟋蟀伤局促⑧。 荡涤放情志⑨,何为自结束⑩?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c:208

何为:何必。自结束:自我束缚 c:21

清曲:清商曲,包括“清调曲”“平调曲”和“瑟调曲”三类,是当时流行的曲调 c:58

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①,遥望郭北墓②。 白扬何萧萧,松柏夹广路③。 下有陈死人④,杳杳即长暮⑤。 潜寐黄泉下⑥,千载永不寤⑦。 浩浩阴阳移⑧,年命如朝露⑨。 人生忽如寄⑩,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c:234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①。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②?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③? 愚者爱惜费④,但为后世嗤⑤。 仙人王子乔⑥,难可与等期⑦。 c:407

来兹:来年。草新生为“兹”,因为草一年生一次,故引申为年。 c:64

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①。 凉风率已厉②,游子寒无衣③。 锦衾遗洛浦④,同袍与我违⑤。 独宿累长夜⑥,梦想见容辉⑦。 良人惟古欢⑧,枉驾惠前绥⑨。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⑩。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c:165

眄睐(miǎnlài):斜视,这里指眯起眼睛来回忆美好的梦境的样子。 c:62

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①。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②,四五蟾兔缺③。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④。 一心抱区区⑤,惧君不识察。 c:245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①。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②。 文彩双鸳鸯③,裁为合欢被④。 著以长相思⑤,缘以结不解⑥。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⑦? c:212

彩色的花纹为“锦”,素色的花纹为“绮” c:65

结不解:缝边时将被子四周坠饰的丝缕打成解不开的线结,即象征夫妻情深意长的同心结。 c:27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①。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②。 客行虽云乐③,不如早旋归④。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⑤,泪下沾裳衣。 c:220

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夜空是那么的明亮,月光如水一般地照在我的床帐上。 心怀愁绪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披衣下床绕室沉思彷徨。 羁旅他乡纵然有千般的快乐,也不如早早地返回故乡。 推门出户独自感叹徘徊,能够向谁诉说这满肚的愁思呢? 抬头怅望无奈还是回房吧,泪如雨下沾湿了自己的衣裳。 c:12

《古诗十九首》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抒发了当时人的生命意识,写出了人对生命的深层的思考,反映了世态炎凉和下层知识分子不遇的种种悲慨。社会的动乱,战争的频繁,国势的衰败,文士宦游天涯,由此带来夫妻生离,兄弟死别,友朋契阔,从而使相思别离成了歌唱的主调。《古诗十九首》中的觉醒,诗的觉醒,是整个建安时期“人的自觉”的前奏,是“文的自觉”的开始阶段。 c:202

清丽居宗”的艺术主流的概括 c:73

《古诗十九首》“生别离”与“不如意”的愁情体悟

从主题思想和社会内容上来看,《古诗十九首》主要有两类,思妇怀远和游子怀乡,相当广泛地反映了东汉下层文士及其家庭生活、命运遭遇和几乎没有正面歌唱社会的政治思想以及道德的情操。 c:152

(一)恩爱夫妻无奈“生别离” 在《古诗十九首》中,思妇诗占了八首, c:68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c:37

以农为本的封建社会,君臣夫子的帝国统治,对于士农工商来说,都希望安居乐业、家庭团聚、事业发达。农民男耕女织,安土重迁;士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光宗耀祖。但是东汉末年的天灾人祸使农民不得不离乡出外谋生,而对功名富贵的渴望也注定了士人的劳碌奔波。这样的社会现实,对于下层士人的家庭来说,实际上往往从结发的夫妻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离别的命运,丈夫离家,妻子等待,不尽的离愁别绪,难言的痛苦悲伤,无望的闺怨乡愁都沉重地压在了他们的心头 c:85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c:36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 c:69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在女子和士子之间,夫妇与君臣之间,有着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相同相似的感受和体验。 c:73

然而,东汉末年,党锢之争,宦官专权的严酷现实击碎了他们求取功名的理想。 c:44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何不策高足,先居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c:33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特点和成就,并不是表现为时代的强音,而更多是弱者的悲鸣,并不表现为积极的理想和努力的奋斗,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的不满、不平和对前途的失望和无奈。 c:168

《古诗十九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模拟与创作,本身是有连带关系的,从事模拟,而不抹杀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会产生出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文学来。 c:86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 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 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 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 c:115

与其临摹而失去自己的个性而终无好的作品,还不如自己索性去创作,能把自己活动的思想,情感很舒展地表现出来,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c:38

(二)影响深远,丰富历代诗家创作 c:39

作为中国五言诗的开始,《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楚辞》,下开建安六朝,连接从先秦至唐宋诗歌史的主轴,启迪了建安诗歌的新的写诗途径的形成,确立了建安诗歌新的形式的美学。从此,“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的五言诗,就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四言诗,成为了中国诗歌的主流的形式。树立五言诗的新的典范,这正是《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学史上重要的意义所在。 c:232

钟嵘在《诗品》中说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 c: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