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 - 经济理财榜-财经
这个小册子最终取名为《韭菜的自我修养》,实在出于迫不得已。我的初衷,是把我所知道的认知、我所知道的真相写出来,让更有价值的思考、更有价值的观察、更有价值的真相传播得更多。我想过几个原本可能的名字:《韭菜防割指南》《小韭菜如何成长》《新韭菜必知手册》……但最后发现,还是目前这个“自黑书名”最可能自带流量。你不是韭菜,你从来都不是韭菜。真的很羡慕你,读过这本小册子!认真读,反复读,一个字也不要漏掉!你将一步一步得到很多很多颠倒乾坤的结论,你可以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但同时你没有忘记锻炼自己的智商),你会渐渐变成一个有章有法的交易者,你能看到周期,你能判断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频次交易,你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能透过表象研究实质,你总是尝试着去寻找能够更完整地解释这个世界的规律及其方法论,你甚至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果,你尚未冲进交易市场,却意外地先读到了这本小册子,你猜,你会不会避开书里提到的“几乎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误”?李笑来用这个小册子祝福你:好人一生平安。
我会不断厘清自己的概念 c:101
在不清楚一个概念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之前,我是不会把那个概念放在脑子里的。当然更不会使用。 c:50
对于那些“习惯性忽略大面积文字”,且“习惯性自由组织局部内容”的阅读障碍症患者来说,太容易产生诡异的歧义了。 c:109
“韭菜”一般指交易市场里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c:199
在人们的普遍心理之中,即便不是所谓的“庄”,只要真的赚到钱了,那就不再是“真正的韭菜”。 c:54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c:324
他们严重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他们是那种买一辈子东西都不读产品说明书的人,他们是那种无论拿到什么,都要问别人怎么用的人 c:642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源自一个相同的原因: 他们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 c:194
●连你都开始进场的时候,牛市就要结束了; ●你就应该干看着,啥都不买……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 c:815
3 亡羊补牢的“韭菜”才有前途 c:21
●还有钱的话,就慢慢补仓; ●钱不够的话,就在场外拼命赚钱。 c:513
果。于是,你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带来决策,决策带来行动,行动改变命运——这是大实话。 c:603
他们全然忽视了交易市场里最大的一个作用力:经济周期。或者通俗点讲,就是牛熊交替。 c:525
本质上来看,一切的交易,都是思考不一致的结果。也就是说,交易参与者必 c:388
成功的交易者永远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不为表象所动,他们喜欢探究表象之下的实质。 c:401
在交易市场里,实力指的究竟是什么?有一个清楚的定义: 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 c:535
Watch other people taking risks!(盯着别人冒险!) c:450
“用别人的钱”中的“用”,是指在金融领域由相关法律规定和保护之下的“合法使用”。同样的道理,“看别人冒险”中的“看”,显然也不是那种“恶意的看”,而是指理性地观察与学习。 c:147
更可怕的是不计成本地冒险 c:16
计算风险成本要考虑很多因素,你的实力最重要,然后才是回报风险比——你看,在哪里都一样,实力最重要。 c:369
所以,“做更坏的打算”永远比“盲目乐观”更靠谱。 c:292
12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c:34
●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c:515
可惜,“韭菜”们就是那么冲动,冲进来的时候,不阅读、不思考、不学习,他们之所以一冲进来就“买买买”,理由非常简单,“别人已经赚到钱了!”——保护“韭菜”真的非常不容易。 c:87
所谓的“韭菜”其实常常并不是被别人割,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是被自己割的! c:220
它之所以是幻觉,看那句型就知道了: ……就好了。 c:49
事实上,在任何“最高点”“最低点”的价格上,成交量都很少!在最高点的价格上,只能卖掉那一点点的量,再接着卖,就要以更低的价格成交了……反过来,在最低点的价格上,只能买到那一点点的量,再接着买,就要以更高的价格成交了…… c:255
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因为一小部分交易 者的“冲动”造成的…… c:293
人是如何变坏的,那人就是如何变傻的,这两个过程的机理完全相同。 c:157
从小我就是个不合群的人,但,经过自我训练完善之后的我,好朋友很多,并且在三十岁之后越来越多——虽然依然不见得“合群”。 c:28
而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世界没有百分之百的坏人,只有“好人”和“部分坏掉的人”。 c:123
所有的人都是向好的。可是,一旦这个人做了一个坏的决策,那么他将面临一个选择: ●承认错误,而后努力改正错误;●不承认错误,而后把那个错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c:286
●这个决策和行动既然已经被合理化,那么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B君就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同样的决策和行动。 ●在下一次遇到稍微更过分的情况的时候,B君做出错误决策的成本更低,冲动更高…… c:89
恨。真的不恨。首先没空,其次真的觉得他们挺可怜的,因为只要开始坏掉,就根本回不来了…… c:133
他们俩其实不是罪人,但是,也挺可怜的——从此之后,还有谁愿意,还有谁敢对他们坦诚相待呢? c:32
若是不小心做错了事,一定要改正,绝对不尝试去做任何形式的“合理化”。 c:252
减小分母,可行的手段有这么几个: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 ●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c:451
思考片面,是所有“韭菜”的通病。 c:18
首先,早期投资者的失败项目比成功项目多很多倍。 c:85
老猫的书,《区块链投资笔记》 c:83
还有更重要的呢!早期投资者,由于自己的“早期”,所以只能成为长期投资者。 c:80
投资早期项目,绝对不是韭菜应该干的事情。你必须攒到一定地步之后,再碰这方面的机会,否则,一定会反复被割。 c:185
●在交易市场上,涨得猛的,会涨得更猛;跌得狠的,会跌得更狠……于是,●所有东西都在涨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涨得最猛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更可能涨;●在所有东西都在跌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跌得最少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最扛跌…… c:572
记住,你要有生活,并且,生活最重要! c:183
新手成长为“非韭菜”,最重要的手段,你读到现在还记得吗? 降低交易频率 c:69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c:18
FOMO, “对丧失机会的极度恐惧”。FOMO几乎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东西,而且越是底层,越容易被它左右。 c:321
每一次周期,都会有这么一拨人。我已经经历了三五次大大小小的牛熊,这种情况、这种人见太多了,他们说的话事实上都是在重复之前已经离开的那拨人说过的话,完全没有任何区别,却都好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c:51
你喜欢读书,就去买更多的书,安心读完;你喜欢弹琴,就找来更多的曲子去练;你喜欢看电影,就去买更好的影音设备,搜集更多的影音资源……一定要学会自娱自乐,善于自娱自乐,这是牛×交易员必需的最重要技能——它甚至比交易判断都要重要一百倍。对我来说,连写书、写文章都成了“自娱自乐”的主要手段之一。 c:365
孤独是成功交易者最宝贵的品质 c:11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自己做决定 c:462
生活之外还必须有工作和学习 c:28
成功交易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 在任何时候都持有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 c:297
22 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c:24
如何把握周期呢?有很多种理论,最终,在我眼里只有一个东西简单靠谱容易上手不太可能出错:仔细观察体会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情绪。牛市里,FOMO情绪达到顶峰,各种投资者开始ALL-IN的时候,上升趋势渐渐到头了;熊市里,大多数“韭菜”经过失望谩骂而后竟然平静了的时候,下跌趋势渐渐到底了…… c:383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质上并不是零和游戏的交易市场里以为自己在玩零和游戏的交易者。 c:219
牢狱心生兮自锁门……We're all prisoners, of our own devices... c:65
你能看到周期,你能判断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频次交易,你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再也不用幼稚的“非黑即白”“你坏我好”之类的二元逻辑思考,你能透过表象研究实质,你总是尝试着去寻找能够更完整地解释这个世界的规律及其方法论。你甚至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你最终扳回了局势,你没有被那“天然的错误”所击败…… c:154
即便是不到六位数的这些比特币,都源自2005年年初的4600元人民币 c:17
在金融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人的体力和智力比资本更牛×,所以,拼体力、拼智力都是错的! c:155
因为在熊市里建仓其实是相对容易的。 c:21
“好不容易解套了”的模样跃然纸上 c:29
现在回头看,废话,当然必须失败!没有经验,没有人脉,甚至没有思考的方法——你不失败谁失败?! c:110
因为我的消费能力很差,自己花不掉的钱,其实最终不是自己的钱。 c:57
到最后,我走了,私钥就等于销毁了……那么,这就意味着说,“流通量”少了一部分,也就是说,我所有的比特币价值,被“按比例均分”给了那些持有比特币的人,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什么?这就是“大爱”。 c:25
很多人误解我了,以为我很在乎他们以为我在乎的东西——我在乎的肯定是别的什么。 c:54
熊市里你可以随便买买买! ●牛市一段时间之后,要开始慎重慎重再慎重…… c:294
莱特币,就是一个著名的山寨币,另外,狗币也算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c:17
在市场上,人们买入的价值有两种:“真正的价值”和“以为的价值”。有个事实不可否认:对于那些买入“以为的价值”的人来说,那些东西和“真正的价值”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 c:182
MBA是我杜撰的一个缩写,代表Meaningful Blockchain Applications(MBA),即,有意义的区块链应用。 c:38
我希望(注意,不是“相信”),最终,这世界其实只需要一个世界银行 c:15
世界上第二个MBA币是Namecoin,一个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系统。以太坊是另外一个成功的MBA c:13
在未来,比特币的主导地位将不断下降,甚至可能低至5%以下。 c:54
2014年之前,我投资了比特股、云币网,并且自己长期维护一个项目——比特沙,一个比特币银行 c:13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同时投资创业团队的股权以及他们所发行的区块链资产。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参与全球的区块链项目投资。 c:15
每一次真正的创新出现的时候,一定紧随着大量的骗局。在一个金融创新出现的时候,更是如此。 c:144
●这世界真的需要这东西吗?●它解决了什么原本没有被解决的问题?●去中心化在这件事儿上真的必要吗?●它真的必须账务公开吗?●账务公开的存在真的会提高它的效率吗?●它在多大程度上更接近一个DAC(Decentralizedautonomous corporation,去中心化自治公司)?●如果我们决定投资,那么我们应该用我们资金的多大比例去投资? c:207
无论什么词,最多只知道那个词在词典里 的第一个意思…… c:25
所以,“区块链”要是这样翻译可能更容易被广泛理解: ●block:子账簿。●blockchain:账簿链(或者干脆简单明确的“总账”)。 c:73
区块链技术,说白了,一点都不高深!它就是一个分布式自主管理电子账簿技术,用它做出来的电子账簿,无法篡改,公开透明。 c:227
不可篡改、去中介,是目的;使用“分布式技术”或者“去中心化方式”,只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 c:119
发现个“新东西”,就希望它无所不能,只是没见过世面的表现而已。 c:130
2008年年底中本聪发表比特币白皮书 c:18
一个建立在新型电子账簿技术之上的电子现金系统,它的应用是什么呢?转账,是这种现金几乎唯一的功能,那么转账也就是这种现金的唯一应用,不是吗? c:32
实际上,从最初人们就可以把比特币系统当作一个低成本、不可篡改数据库使用。 c:56
将来的出生证明很可能还要包含父母的DNA信息、孩子的其他生物特征之类——想象一下吧,在试管婴儿与代孕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下一代人为了避免近亲婚姻是不是必需一个这样的数据库?要不可篡改,要在有隐私保护的情况下能够让被授权的人查询,不是吗? c:24
是,这么干首先无利所图,其次,也是更主要的:这么干显得非常不牛×! c:22
中本聪的比特币方案,是个非常精巧的电子现金解决方案,精巧到无可挑剔的地步。 c:29
比特币的核心维护者(当然只能是程序员),在比特币一路疯涨的过程中并没有赚到钱。 c:37
比特币疯涨的过程中,大批人赚到了很多 钱,主要有两种人: ①矿机制造商 ②屯币者 c:36
看到问题就想马上解决,是所有利益攸关者的本性。 c:34
别以为没用的东西就没有人信,算命都没用,但信之者众,你没见过? c:47
傻瓜的共识也是共识——不一定生成价值,但很可能生成价格呢! c:267
以太坊的野心很大,它不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账簿”,它想成为一个“分布式计算机”——概念好像比“数据库”大多了! c:49
所谓的智能合约,从另外一个角度望过去,就是写入了不可篡改的电子账簿中的,可执行但不可篡改的程序代码,而已。 c:118
比特币让我们拥有了“可信账簿”。●以太坊让我们拥有了“可信代码”。 c:104
平复缓解女性因激素水平波动而带来的抑郁症症状。 c:24
在精神层面,朴素更是好品质。 c:47
反正程序员的野心都很大,并且以野心大为荣——反之在其他领域,人们好像会刻意隐藏自己的野心,也不知道为什么。 c:16
以太坊是一个分布式操作系统,那么,它是单线程的,而EOS从一开始就要实现一个多线程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c:22
这两个“分布式操作系统”有着一样的局限——它们都无法与外界直接沟通。 c:18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当然我们知道这个词汇不够朴素,所以以后会更多使用“可信代码”)虽然应用场景有限,但很快有一个场景被挖掘出来并迅速广泛使用: 使用智能合约发行代币。 c:18
后来人们发现“代币”这个词有法律、政策的风险,于是掩耳盗铃,使用另外一个词汇,“通证”——其实吧,反正英文词汇都是Token。 c:21
缺乏制约的最大副作用是,犯罪成本太低。 c:54
各国的法律法规陆续在跟进,对ICO不再任之随之,就好像中国人把代币的称呼更新为通证,美国人也识相地把ICO更新为STO了。 c:28
问题,分为两种,真问题和伪问题。另外一个说法是一样的:需求,分为两种,真需求和伪需求。 c:25
一个真问题,常常并不只有一个真解决方案。 c:24
所谓的创新,关键在于是否真的解决了真的问题。如果已有真的解决方案,那么,创新还意味着说要比已有解决方案更有效率。 c:106
其实,实现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的“可信账簿”,有很多种方式。Blockchain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利用有向无环图原理(DAG)其实也可以。 c:14
●要么真的解决了真问题。●要么真比其他更有效率。 c:77
相对极低成本极高效率的分布式不可篡改公开透明数据库。 c:23
这种不可篡改的电子账簿,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公共事务。 c:44
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极低成本、极高效率的,不可篡改的,公开透明的数据库。 c:99
支付,从来都是很大的市场。保守估计,支付是GDP的五六倍以上。 c:25
任何一个中心化的结构、组织,都可以主动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只不过,很多的时候“自证清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c:24
分布式交易平台虽然有其天然的优点,其局限也非常明显:最大交易量永远不在那里,并且,在那里常常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 c:18
区块链并不神奇,它只是实现不可篡改公开透明数据库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c:94
最重要的是,这种技术、这种数据库一定是开源的,因为不开源就根本无人相信它——所以,这个东西很难成为一种“垄断技术”。 c:41
不可篡改的数据库(RWD)为什么是大趋势呢?因为当前几乎所有大方向都可能要基于这个东西。 c:60
未来是机器的世界。 当人们还在担心“人口爆炸”“信息爆炸”的时候,机器早就爆炸了。 c:72
很多今天被当作宝贝使用的算法,实际上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产物。那个时候的科学家们早就知道这些算法的厉害,但局限于当时的环境——什么因素制约了它们?算力(Computing Power)。 c:21
到最后,很可能人类只剩下谈恋爱是可以用来鄙视一下机器的东西了。想象力已经不够用了。 c: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