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40 lines (321 loc) · 44.5 KB

我的世界观.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40 lines (321 loc) · 44.5 KB

我的世界观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传记榜-科学家

【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爱因斯坦不仅是天才和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不受羁绊的独立人格,以及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见解独到。除了科学论文外,爱因斯坦发表了大量有关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方面的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友谊、犹太人、纳粹德国等诸多方面。本书以影响较大的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为底本,收录了《观念与见解》《爱因斯坦晚年文集》里的及散落别处的相关文章,编译出一个独有的《我的世界观》中文版。其中有20多篇珍贵文章此前从未翻译成中文出版过。爱因斯坦表达了自己对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科学家的看法。读者通过爱因斯坦的双眼,回到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回溯20世纪初科学发展进程。居里夫人、洛伦兹、玻尔、朗之万……这些科学家在当时环境下面临的压力,他们的抗争与奋斗;看到爱因斯坦讲述自己的成长和奋斗,他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责任与思考,观点与态度;以及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之路。通过《我的世界观》我们将走近伟大的灵魂,认识一位诙谐幽默,充满个性的爱因斯坦。

代序 爱因斯坦:机遇与眼光

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非常接近真理和真正懂得它的意义是两回事。每一个重要的理论都被它的发现者之前的人说过。 c:2405

编译前言 他从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

我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至我最亲近的家人。面对这些关系,我从未消除那种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一方面,它能让人清楚地意识到,这将使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受到限制,但我毫无遗憾。这样的人无疑要失去一些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他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避免让自己内心的平衡置于这样一些不稳固的基础之上。 c:2163

在爱因斯坦1955年去世前,这种包括爱因斯坦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内的综合读物只有三本:《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晚年文集》(Out of My Later Years,Philosophical Library,N.Y.,1950)和《观念与见解》(Ideas and Opinions,Crown Publishers,Ins. N.Y.,1954)。 c:384

那些被认为可能有损爱因斯坦形象的文章,比如 《对美国妇女的答复》和《妇女与战争》,也得到了保留。在这些文章中,爱因斯坦显露了他戏谑、爱讥讽的个性,这与我们所熟知的伟人形象不太相符,但它们更客观地勾勒出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相信读者会有自己的判断。 c:198

他是少有的能无私地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与他人分享的真正学者。 c:111

杨先生的研究路径与爱因斯坦非常相似,即从最根本的问题出发,提出原理性的理论,解决物理学中的重大问题。 c:208

我未来的计划

一个幸福的人对现在感到太满意,就不可能对未来思考太多。 c:3074

我从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

另外我还保证,我从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 c:1188

我的世界观

叔本华说过:“人虽然可以为所欲为,但却不能得偿所愿。” c:3047

论生命的意义

凡将其自身的生命及同类的生命视作无意义的人,不仅是不幸的,而且几乎不适于生存。 c:2442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何种程度与何种意义上实现自我的解放。 c:3549

论财富

我坚信,世界上的财富无法促进人类发展,即使它掌握在那些仍想达到此目标的人手中也无济于事。唯有以伟大而纯洁的人物为榜样,才能引发高尚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生。金钱只能滋生人们的自私自利,并使其不能自持地加以滥用。 c:1478

共同体与个人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以及他的存在之所以有意义,并不在于他是一个个体,而在于他是伟大人类共同体中的一分子,从出生到死亡,共同体都将主导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c:1959

国家与个人良知

任何为唤醒和支持个体的道德责任感所做的努力,都是对全人类的重要贡献。 c:874

善与恶

因此我非常真诚地相信,为社会大众提供最好服务的人,是为大众提供可以用来自我升华的工作,从而间接使人臻于完善的人。这首先适用于伟大的艺术家,其次也适用于科学家[插图]。 c:998

宗教与科学

他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c:690

人类所做的和所想的一切都与满足情感需求和抑制痛苦有关。 c:1900

科学研究的宗教情怀

他的宗教情怀是以这种形式出现的:对自然规律性的和谐入神般着迷,这种和谐揭示出了一种如此深邃的理性;与此相比,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思考和安排都只不过是其微乎其微的反映。 c:1121

科学与宗教

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是盲目的。 c:1176

宗教与科学势不两立吗?

可以把科学定义为“以系统思维寻求我们的感觉经验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科学直接产生知识,间接产生行动的手段。 c:753

对宗教问题的回答

科学研究可以通过鼓励因果思维和提供全局视野而削弱迷信的影响。我深信,所有细致的科学研究工作都基于一种类似于宗教情感的、对理性或世界本身可认知性的热诚信念。 c:467

失去的天堂

科学家变成了极端的民族传统的代表,并失去了对知识共同体的感觉。 c:180

伦理文化的必要性

其最高原则包括对个人的尊重、相信人的善良。 c:106

我甚至认为,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出于实际和实用的目的,过分强调纯粹智力教育的作用,这已经直接损害了伦理的价值。我思考更多的不是技术进步致使人类将直接面临的危害,而是这种将会凝固人类之间体谅之情的“务实”的思维习惯,将如同严霜一般压在人类的关系之上。 c:678

法西斯主义与科学——给罗马的罗科部长的一封信

罗科最初信奉马克思主义,最终转向了民族主义。 c:29

所有这一切的得来都是基于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基于对真理的追求必须优先于其他一切追求这一原则。 c:337

论自由

人类不应该为了取得必要的生活资料,而不得不工作到既无时间也无体力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 c:895

在“罗德与泰勒奖”颁奖礼上的致辞

至于那些热情赞美我的话,我会小心翼翼地不置可否。现在谁还相信存在真正的谦虚这种东西呢? c:181

人权

我唯一做的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遇到让我觉得非常糟糕、非常不幸的公共问题时,都会就其发表看法,因为沉默会使我有罪恶感,觉得自己犯了共谋罪。 c:905

论学术自由——关于“贡贝耳事件”

大学里的教职席位有很多,但睿智、高尚的老师却很少;宽敞的报告厅有很多,但真心渴求真理和正义的年轻人却很少;大自然批量生产的产品无以计数,但精品却少之又少。 c:672

现代宗教裁判法

反动的政客设法通过提供虚假的外部危险来误导公众,让他们怀疑所有智力上的努力。 c:125

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

只教人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却成不了一个人格完整的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获得切身的感受。学生必须对何为美以及何为道德上的善有敏锐的辨识力,否则只是靠那点儿专业知识,更像一只训练有素的狗,而不是一个均衡发展的人。学生必须学会理解人们的动机、幻想以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以便获得正确的态度与他的同胞及其共同体相处。 c:1329

教育与教育工作者

如果一个人老是抱怨那些以自己的方式在世间争得一席之地的人,他看上去总是很糟糕。 c:687

教育与世界和平

在学校里,历史教育应该被用作解释文明进步的手段,而不是用来灌输帝国主义权力和军事成就的思想。 c:549

论教育

因此,人们应该小心,不要向青年人灌输下面的思想,即生活的目标就是获得习惯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者从他的伙伴那里获得的东西,都远远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但是,人的价值应该体现于他能给予什么,而不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c:1010

论古典文学

一个只读报纸,最多读一些当代作家作品的人,在我看来,就像一个高度近视而又蔑视眼镜的人。他完全依赖时代的偏见与时尚,因为他从来没有看到或听到任何其他的东西。当一个人仅凭自己独自的思考,不受别人思想和经验的激发,即使是最好的情况,也是微不足道、单调无味的。 c:1083

给日本小学生的信

希望有一天你们这一代人会为我们这一代感到羞愧。 c:158

教师与学生——对一群儿童的讲话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唤醒学生身上潜在的喜爱创造和认知的乐趣,是门最伟大的艺术。 c:506

达沃斯的大学课程

瑞士东南部靠近奥地利的小城达沃斯(Davos)现在作为一年一度“世界经济论坛”的举办地而闻名于世。其实,它更是一座“知识之城” c:55

比起个人,集体受到的良心和责任感上的指引往往比较小。这给人类造成了多大的苦难啊!这是战争与各种压迫的根源,让世界充满了痛苦、叹息和苦涩。 c:348

在H.A.洛伦兹墓前的讲话

爱因斯坦对洛伦兹非常敬重。在他的心中,洛伦兹是一位慈父般的人物,是遇到烦心事能向其吐露心声的长辈。 c:64

他严肃对待人生,如同雕刻一件艺术品,最小的细节都精雕细琢。他宅心仁厚、慷慨大方,极富正义感,再加上对人世的洞明,足以使他成为任何一个他涉猎过的领域的领导者。人人乐意跟随他,因为他从不颐指气使,总是以服务大家为己任。他的事迹将永远鼓舞和启迪世世代代的后人。 c:205

H.A.洛伦兹在国际合作事业中的活动

人们觉得洛伦兹心无杂念,全神贯注于手中的事情,一定要圆满地完成任务。没有什么比这样更能让人解除心理障碍和不服从的念头了。 c:296

不要控制,而要服务(Nicht herrschen, sondern dienen)。” c:242

创造者H.A.洛伦兹及其为人

这种解释致使我们不能认为电场和磁场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无关,因为物质被看作是场的载体。 c:3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在谈话中试图使他相信,在人类领域里,命运是由武力和强权决定的。对此,他这样回答:“或许您是对的,但我不愿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 c:441

评沃尔夫冈·泡利的《相对论》

对思想发展进程的心理理解,精确的数学推导,深刻的物理洞察力,系统性的清晰表述,渊博的文献知识,完备而信实的论证,以及有力的批评。 c:136

约瑟夫·波普尔—林克尤斯

对于他来说,社会或国家无须崇拜;只有履行让个人及其人格有可能得到和谐发展的义务的基础上,社会或国家才有权力要求个人做出牺牲。 c:538

祝贺阿诺尔德·柏林内尔70岁生日

每位严肃的科学工作者都痛苦地意识到,自己不自觉地被驱逐到不断缩小的知识领域,这正威胁着研究者丧失广阔的视野并使其降级到技术人员的层次。 c:242

让知识活起来并使之保持生命力,与解决专门问题是同等重要的。 c:262

祝贺萧伯纳

认为历史上只有8位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即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和爱因斯坦。在这8位伟大的科学家中,只有3位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观:托勒密、牛顿和爱因斯坦。托勒密的宇宙观统治了1000多年,牛顿的宇宙观统治了300年,那么爱因斯坦的宇宙观能统治多少年呢?萧伯纳充满幽默的发言让爱因斯坦忍俊不禁。 c:157

极少有人能超然物外,看到当代人的弱点和愚蠢,自身又不受其影响。面对人类顽固的天性,这些孤独的人往往会失去改变社会的勇气。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利用他们微妙的幽默和优雅,并以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艺术为媒介,让这一代人看清自己的面目。 c:658

在哥白尼逝世4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一旦认识到地球并非世界的中心,而只是其中一颗较小的行星,那么以人类为中心的错觉也就如过眼云烟了。可以说,哥白尼以其工作和伟大的人格,教导人们要谦逊。 c:205

悼念瓦尔特·拉特瑙

一个耽于幻想的人不难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他却是一个入世的理想主义者,世事洞明,远超常人。 c:261

悼念玛丽·居里

杰出人物的道德品质可能比纯粹理智的成果对一个时代以及整个历史进程的意义还要大。不仅如此,甚至后者的取得也要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德境界,而且这种依赖程度比通常认为的要大得多。 c:457

悼念马克斯·普朗克

对于一个用伟大的创造性思想造福世界的人来说,后代的褒奖并无什么必要,他自身的成就已给予他更高的奖赏。 c:207

向莫里斯·拉斐尔·科恩致敬

知识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没有生命的,存储在书本中;一种是有机地存在于人的意识中。第二种存在形式才是核心的;第一种也许不可或缺,但处于次要位置。 c:663

悼念保罗·朗之万

朗之万是皮埃尔·居里的博士生。居里因车祸去世后,朗之万与居里夫人传出绯闻,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后来,两人被迫分开。多年后,朗之万的孙子米歇尔(Michel Langevin)与居里夫人的外孙女埃莱娜(Hélène Langevin-Joliot)结为连理。 c:90

任何一个时代,都极少有人不仅对事物性质有清晰的洞察力,而且对真正人性面临的挑战具有强烈的感觉,并有采取斗争行动的能力。这样的人物离开人世,他所留下的空隙是仍然活着的人无法承受的。 c:241

朗之万在一生中始终对我们社会与经济制度的缺陷与不平等有清醒的认识,并为此感到痛苦。然而,他坚定地相信理性与知识的力量 c:84

悼念瓦尔特·能斯特

普朗克后来发现了理论上更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即熵在绝对零度时消失。 c:45

他几乎完全凭借结果的成败与否而非某种社会或道德理想对人或事做出评判。这是他摆脱偏见的结果。 c:110

悼念保罗·埃伦费斯特

逃避的决定一般来说都是源于不能——或至少不愿意——把自己交付给新的更加困难的外部生活环境。 c:227

对于我来讲,过分自我批评的倾向似乎与童年的经历有关。无知而自私的教师所带来的羞辱与精神压力,在年轻的心灵中酿成的严重恶果永远无法消除,而且在未来的生活中会经常产生有害的影响。 c:285

圣雄甘地

一个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其民族领袖的人;一位其成功不是依靠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掌握的技术装备,而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基础上的政治家;一位一贯轻视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一个具有智慧与谦逊,用果敢与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武装起来的人;一个将所有力量都用来推动自己民族的崛起与命运改善的人;一个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 在未来的时代,可能极少有人相信,有这样一副血肉之躯曾经在地球上匆匆而过。 c:195

悼念卡尔·冯·奥西茨基

和平与民主制度的最大灾难,莫过于将军拥有无限的权力 c:50

放弃用暴力的手段解决人类存在的问题,是那时的任务,也是现今的任务。 c:134

放在时间胶囊中的一封信

大众的智慧与品格,跟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智慧与性格相比,要低很多。 c:509

伯特兰·罗素与哲学思考

在他看来,现代人只是未十分开化的野蛮人,这表现在有闲阶级喜爱炫耀财富、穷奢极欲上。这与野蛮人为获得部族认同而展示体力和武艺一样。 c:240

一个在另一领域有过思考实践的人,仍比那些从来不思考,或者说极少思考的人更可取。 c:286

凡是源于经验的知识永远无法确定(休谟)。所以,如果我们想拥有明确的知识,它必须是以理性本身为基础。 c:263

考虑到这些努力,我特别满意地注意到,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终于得出人们毕竟不能没有“形而上学”的观点。我唯一感到不满的是,其字里行间流露一种理智上的内疚。 c:71

罗素《政治理想》德文版序

他的理想是一种能发展个体自由创造力的有秩序的社会,这种社会秩序消除了个人对生计的忧惧,而又不陷入过度增长的官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事业最可怕的敌人。 c:211

采访者

新闻媒体为了达到轰动效应,不惜采取手段歪曲对采访者的观点的现象。事实上,无论被采访者如何回答,媒体都能引起轰动。这应该是“标题党”的前身。 c:133

但如果是被要求以你的名义解释别人说过的话,你又无法辩驳时,这才是真正糟糕的窘境。 c:128

恭贺一位批评家

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去判断,不受时尚左右,能用简洁扼要的句子甚至是精心修饰过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难道不光彩吗?不值得人们庆贺吗? c:378

我对美国的第一印象

在这个通常被指责为物质主义的时代,人们把人生的目标完全用于将追求精神和道德领域的人奉为英雄,是让人感到欣慰的征兆。这表明,在大部分人心中,知识与正义是高于财富与权力的。 c:361

人们逐渐意识到,一条通向幸福和令人满意的生活之路并不需要占有多少财富。 c:228

这个国家的人民必须意识到他们在国际政治领域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袖手旁观的观察者角色同这个国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而且最终必将导致全世界的灾难。 c:131

闲谈我对日本的印象

在这次旅行中,相较于爱因斯坦对中国的诸多负面评价,他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正面评价较多。 c:62

现在我总能为以前的旅行找到一个托词,借以抚平我那不怎么敏感的良知。 c:57

对生活的艺术塑造,在个人需求中的谦卑和质朴,以及日本精神的纯净和安宁。 c:416

《爱因斯坦科学论文集》日文版序言

通过阅读原始论文来了解理论的形成过程,总是其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而这样的研究,往往比起同时代许多人最终圆满完成的系统表述,对于实质能提供更深刻的理解。 c:108

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的意见

如果这部手稿的作者是一位并不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的话,那么我不建议将它出版,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还是从物理学史来看,这部手稿的内容都不会引起特别的兴趣。与此相反,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把这部著作看成阐明恩格斯精神人格形成的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 c:59

对美国妇女的答复

我从来没有遇到女性如此强烈的拒绝。如果命中注定应该有一次的话,也没想到一下子会有这么多人。 c:82

和平

我们必须明白,任何一个势力强大的军火工业集团,都会反对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各国政府只有在得到大多数民众强有力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和平解决争端的伟大目标。在我们这个民主政府统治的时代,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民众自己手中;每个人都必须记住这一点。 c:117

消除战争威胁

证明了凭借坚定的信念,人的意志要比那些看似不可战胜的物质力量更强大。 c:168

和平主义问题

依我看,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好办法是采取强行拒服兵役的激进方式,各个国家的各种组织应该在精神和物质上对那些有勇气拒服兵役者给予支持。 c:68

在学生裁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人类的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它的道德力量。任何通往欢乐幸福之路,都必须摒弃私利和自我克制。 c:295

和平主义之再检讨

我坚持的原则是,和平主义问题的真正出路唯有建立超国家的仲裁法庭;该机构不同于当前日内瓦国际联盟的是,它本身将掌握能够执行其决议的手段。简而言之,是有常设军事组织的国际法庭,最好是设有警察机关。对于我的这一信念的精彩表述见戴维斯勋爵的《力量》一书[插图],我强烈建议每一位深切关注人类这一根本性难题的人都看一看这本书。 c:99

然而,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强势的政府禁止其公民自由发表政治言论,并且还通过有计划地散布虚假消息来误导本国国民。 c:115

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后来,他与弗洛伊德通信,就战争的根源交换意见。弗洛伊德对战争的心理根源的深入思考让爱因斯坦有找到知音的感觉。和弗洛伊德一样,他把战争看成是一种野蛮的人类活动,源于动物界的侵略本性。 c:106

人类心理中的侵略和破坏本能,与爱的本能和生命的欲望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关系。 c:122

致和平之友的三封信

虽然用自己眼睛观察和用自己内心感受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正是这少数人才有力量决定人类是否会陷入困境,而此困境竟被现今受蛊惑的民众视为理想的目标。 c:134

在这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们也不希望看到我们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通过机器而毁坏的,因为这些机器背后存在着三种巨大的力量:愚蠢、恐惧和贪婪。 c:102

只要我没有挡着他们的道,他们就会说我的好话,而一旦我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与他们的目标背道而驰,他们会立即采取侮辱和诽谤的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c:117

积极的和平主义

但愿各国人民的良知和常识能被唤醒,让不同国家的共存状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时的人们会将战争看作是他们祖先不可理解的精神失常。 c:119

论裁军问题

只要还存有战争的可能,各个国家为了赢得接下来的战争,便会做好尽可能充分的军事准备。此外,为了让民众做好应战的准备,就免不了以好战的传统教育青少年,培养狭隘的民族虚荣心,并且发扬好战的精神。“武装起来”意味着为战争,而非为和平做准备。因此,人们不会逐步裁军;他们要么一下子解除武装,要么就干脆不干。 c:90

论1932年的裁军会议

国家是为了人民设立的,而人民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 c:296

除非所有国家都一致同意限制自己国家的主权,并联合抵制任何公然对抗或秘密违反仲裁法庭裁决的国家,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摆脱目前这种普遍混乱和恐怖的状态。 c:42

他们进一步正确地指出,实现国际秩序的最大障碍在于民族主义,这是一个被夸大到扭曲程度,并贴上了“爱国主义”这个让人同情却又被滥用了的名字。 c:159

义务兵役制是滋养不健康的民族主义的主要根源,必须加以反抗;特别是,拒绝服兵役者必须受到国际条约的保护。 c:78

最糟糕的是,技术的进步制造出了能用来摧毁人的生命以及珍贵的劳动成果的工具。 c:54

没有裁军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反之,如果军备在现在这种规模的基础之上继续增长,必将引发新的灾祸。 c:25

在这种大事上取得成功靠的不是机灵,也不是精明,而是诚实和信任。我想说,谢天谢地,道德不能由才智取代。 c:157

美国与1932年的裁军大会

事实上,由于技术手段的进步,使得需要用来供应每个人需求的工作量变少,因而自由放任的经济力量再也无法创造出一种状态,让所有可用的劳动力都能找到就业机会。为了使技术进步成果惠及所有人,有目的的调控和组织行为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c:72

任何真正想废除战争的人必须坚定地宣布,他赞成自己的祖国为了支持国际机构而放弃一部分主权:如果发生争端,他必须准备好让他的祖国接受国际法庭的仲裁。他必须以绝不妥协的姿态支持《凡尔赛条约》中设想的那种全面裁军;除非军国主义和侵略性爱国主义的教育能被彻底消除,否则我们没有任何进步的希望。 c:57

科学中的国际关系

个别国家的学术机构已被民族主义的激情裹挟,快赶上政治斗争中的政治团体了;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是培育和保护超然于所有人间政治斗争之上的事业…… c:110

科学的国际性

在大多数知识分子仍旧如此激昂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筹划出一场真正大格局的国际大会的。 c:19

善意的人应该记住这句话,不让自己被激怒或是被误导:元老院议员大都彬彬有礼,元老院却无恶不作。 c:109

德国文明的危险

我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自己觉得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匮乏的恐惧是取得工作效益不可缺少的动机。我的观点是,社会可以减轻个人的经济斗争,但是不能取消它。 c:111

原子战争,还是和平?

我不相信文明会在一场原子战争中被毁灭。也许地球上三分之二的人会被杀死,但是会留下足够多有思想的人和足够多书籍,重新开始,恢复文明。 c:122

我们可以组织起来去应用一个已知的发现,但不能组织起来去获得发现。唯有自由的个体才能做出发现。 c:144

我也不认为链式反应会导致强大得足以毁灭这个星球的一部分甚至全部的地步。之所以排除这种考虑,是因为它若能从人造原子爆炸中发生的话,它早已在持续射向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中发生了。 c:39

有一种危险,倘若不能避免的话,那么最好忘了它。同样,还有一种危险,倘若所有预防措施已被采用的话,也最好忘了它。 c:100

并不是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把世界推向了战争。事实上,如果所有西方国家都实行社会主义,同时保持其国家主权的话,很有可能东西方之间的权力斗争会继续下去。 c:54

赢得了战争,却没有赢得和平

只要纳粹的暴行仅仅是,或主要是针对犹太人的,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漠然地观望着,有的甚至同公然犯罪的第三帝国政府达成条约和协议。 c:33

我们也忘不了苏联的人道主义态度,当纳粹军队挺进波兰时,她是强国中唯一为数十万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国家。 c:46

但愿那种促使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伟大奖项的精神,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自信、慷慨和兄弟情谊能在一些决定我们命运的人的头脑中占据优势。否则,人类文明便会毁灭无疑。 c:87

军国主义的心态

军国主义的特征在于,人以外的因素(原子弹、战略基地、各种类型的武器、对原材料的占有等等)被看成至关重要的;而人本身、人的欲望和思想——简言之,心理因素——被看成是无关紧要的、第二位的。个人被降级为单纯的工具,成了“人的材料”。 c:141

与苏联科学院院士的书信往来

我国人民在国内战争中,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国家集团的干涉和反抗纳粹侵略的伟大战争中支持国家的独立。而现在一个“世界超级国家”的鼓吹者却正在要求我们为了“世界政府”自愿交出这种独立。这只是资产阶级垄断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一块色彩艳丽的招牌。 c:36

只有当一个人尽力地去全面了解他的对手的想法、动机、理解方式,以至于能够用自己的观点[插图]看清世界时,才有可能在人与人的事务中表现得明智。 c:179

任何政府,只要自身携有蜕化为专制暴政的趋势,它本身就是罪恶。 c:94

我赞同“世界政府”,是因为我深信没有别的可行办法能减轻人类所面临的最恐怖的危险。避免完全毁灭的目标必须高于其他一切目标。 c:57

在接受“一个世界奖”颁奖会上的演讲

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向和平:超国家组织之路。 c:49

给知识分子的信

运用理性和谨慎来解决人的问题,而不是向远祖遗传下来的本能和热情投降。 c:125

时间苦短,如果我们要行动,就必须现在行动。 c:53

为什么要社会主义?

人在同一个时刻既是一个单独的人,又是一种社会的人。作为一个单独的人,他试图确保自己以及与他最亲近的人的生存,满足他的个人欲望,发展他的天赋才能;作为一种社会的人,他试图获得其他人的认可与好感,分享他们的快乐,在他们悲伤时给予安慰并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c:265

追求和平

有坚定的意志就能达成协议,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我们不是在进行一场体育比赛,而是关乎人类面临的最危险的生存状态。如果你没有坚定的决心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就永远也达不成和平的解决办法。 c:32

在我们为事业奋斗时不要使用暴力,更不要参与那些我们认为是邪恶的事情。 c:80

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思考

我要说的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一个独立而真诚的人表达的观点,他不受阶级和民族偏见的束缚,所追求的无非是人性的美好以及人类生存的尽可能和谐的方案。 c:70

技术进步在将人类从大部分生存所必需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成为我们当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c:93

生产力与劳动力——对一封来信的答复

利己主义和竞争(令人遗憾!)比公益精神和责任感更加强大。 c:89

论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参加罗斯福夫人电视节目的谈话

归根结底,人类的和平共处首先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其次才是像法院和警察局这类组织机构。这对国家和个人都是适用的。而信任的基础是一种真诚的“付出和回报”。 c:71

确保人类的未来

任何有知识的人,甚至只是偶然接触到技术应用的那些漫不经心的观察者,都会高度赞扬科学在这个世纪取得的进步。然而,如果我们牢记科学的基本问题,就不会高估其近期成就。就像坐火车旅行,如果你密切关注周围的环境,似乎感觉移动速度超快。如果我们注意看远方的高山这样的大景色,景色似乎变得非常慢。科学的基本问题也与此相同。 c:115

时代的继承者

从前一个人只需在某种程度上从个人自我中心主义中解脱出来,就能成为社会中有价值的一员,但如今他还必须要克服民族与阶级的自我中心主义。只有当他达到这样的高度时,才能为改善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做出贡献。 c:153

从普鲁士科学院辞职的声明

只要还有任何机会,我就只会留在一个政治上自由、宽容,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国家。政治自由包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政治观点的自由,宽容意味着尊重个人的每一个观点。 c:170

与普鲁士科学院之间的书信往来

我将德国的现状形容为一种群体性的精神失常状态 c:78

爱因斯坦给普朗克的信

虽然在政治上我们存在着分歧,但我可以肯定,在今后的数百年里,爱因斯坦将一直是我们科学院应该感到骄傲的一颗最明亮的星”。 c:39

然而今天,灭绝性战争针对我那些手无寸铁的犹太同胞,为了他们,我必须动用我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一切影响力。 c:68

犹太人的理想

为了知识本身而追求知识,近乎狂热般地热爱正义,以及对个人独立的渴望——这些犹太传统的特征,让我感激命运,使我生为一名犹太人。 c:368

存在一种犹太世界观吗?

犹太人生观的本质在我看来在于:对世间万物的生命持肯定态度。个体生命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让每一个生灵的生命更美好、更高尚。生命是神圣的,也就是说它具有最高价值,其他所有价值相比之下都是次要的。把超越个人的生命视为神圣,随之对一切有灵性的东西怀有崇敬之心,是犹太传统中一个尤为独有的特征。 c:331

基督教与犹太教

尽其所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坚持不懈,让这种纯粹人性的教义具有生命的活力,是每一个有善心的人的职责所在。如果他朝这个方向做了一番真诚的尝试而没有被同时代的人拒绝和摧毁,那么他自己以及他所处的共同体就算是幸运的了。 c:193

犹太共同体 ——在伦敦的一次演讲

对我而言,要克服喜欢安静沉思生活的本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62

一个国家如何对待一个没有自卫能力,以保留古老的文化传统为特征的少数民族,难道不就是评判政治道德和对正义的尊重的最可靠指标? c:81

记住,困难和阻碍对于任何共同体而言都是力量与健康的宝贵来源。如果我们的床是由玫瑰铺就的[插图],就不可能作为一个共同体而存活几千年;对此我确信不疑。 c:113

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命运较少地取决于外界因素,而更多地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忠于我们的道德传统,正是这种传统让我们得以经历狂风暴雨存活几千年。在人生的服务中,牺牲成为美德。 c:174

我们对犹太复国主义欠下的债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最致命的痼疾,即由盲目的仇恨而引发的过分夸张的民族主义 c:77

一个以这种欺骗为基础,靠恐吓来维持的专制暴政不可避免地要被自身产生的毒素毁灭。 c:47

他们为何憎恨犹太人?

所谓“水晶之夜”,其实就是打砸抢之夜,指的是纳粹法西斯于1938年11月9日夜在德国全境范围内发起的直接针对犹太人的行动。当时犹太商店遭到肆意的破坏,犹太教堂被洗劫一空,犹太人当街挨打,被驱赶到一起,登记后关入集中营。 c:38

爱因斯坦发现,反犹主义这一社会痼疾,和其他形式的偏见一样,都有忌妒与仇恨的成分。 c:72

要提出公正明智的忠告——给别人!——是容易的,而很难使自己公正而明智地行动,这一说法很有道理。 c:99

在动荡不安与骚乱频仍的时节,群众倾向于愤恨和粗野。而和平时期人类的这些本质特征只不过悄然流露出来。 c:102

在我看来,绝不能对全体人民的完全一致做任何奢望,哪怕这是可以做到的。共同的信念和目标、相似的利益会在每个社会中培养出一些群体,这些群体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一个单元而行动。在这些群体之间总会有摩擦,这与个人之间存在着的反感与竞争一样。 c:88

群体的形成在人类奋斗的所有领域中均有令人鼓舞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群体所代表的信念与目标之间的斗争所致。 c:44

犹太人对智慧上的成就的尊重,营造了一个特别有利于任何可能存在的天才发展的氛围。同时,强烈的批评精神阻止了对任何权威的盲目服从。 c:242

若有人想对一个群体的本质特征做出简要的描述,那他所描述的常是他们的理想。 c:75

犹太群体的兴盛依靠的不仅是自身的传统,而且靠它们在世界上永远受到的压迫和敌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使犹太人几千年来得以一直持续生存的重要原因。 c:99

相比害怕世界上任何其他事情,他们更害怕具有理智上独立的人产生的影响。 c:109

警惕奉承者,尤其是当他们来鼓动仇恨的时候。 c:137

离散异邦的欧洲犹太人

理解我们的邻人,公正地行事,并且乐于帮助我们的同伴,只有这些品质才能确保人类社会的长久和个人的安全。无论是才智、发明或是机构,都无法替代这些在教育中最关键的部分。 c:102

犹太人能够延续上千年的对外界的抵抗能力,正是由于犹太民族坚守《圣经》中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信条。 c:62

以色列的犹太人

在爱因斯坦看来,英国是激起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仇恨的元凶。 c:47

和平是这些理想之一,它的基础是理解和自我克制,而非暴力。 c:75

关于巴勒斯坦重建问题的讲话

但我们又切切不可忘记这次危机给我们的教训: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满意的关系,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与英国无关。 c:31

几十年前,以不朽的赫茨尔为代表的一群有远见的人得出结论,认为我们需要一个精神家园,以便在艰难时世中保存我们的凝聚力。犹太复国主义和定居巴勒斯坦运动由此应运而生,我们有幸见证其成功,至少开始的时候前景灿烂。 c:29

各民族的发展都希望遵循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混迹在一起。要让各民族和睦相处,唯有相互容忍与尊重。 c:79

论犹太复国主义的必要性——致州务部长黑尔帕赫教授的一封信

他是一个具有高度原创性的人,但似乎缺少对现实的认识。我在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身上不断地发现这一点。作为成功的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他们完全沉浸在演绎逻辑中,而这与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是冲突的。 c:122

犹太人的悲剧在于,他们是特定类型的人,缺乏一个能让他们团结在一起的共同体。其结果就是个人缺乏坚实根基,极端表现就是道德上的动摇。我意识到,只有世界上的每个犹太人都隶属于一个他个人愿意欣然归属的有活力的共同体,让他能够承受住世界强加给他的仇恨与屈辱,整个民族才有可能得到拯救。 c:59

献给莱奥·贝克的警句

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馈赠。 c:168

研究的原则——在普朗克60岁生日庆典上的致辞

普朗克对物理学的最伟大贡献是他于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这为整个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66

将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摆脱日常生活中令人厌烦的粗俗以及让人无望的沉闷,远离反复无常的个人欲望的枷锁。 c:473

理论物理学的原理——普鲁士科学院就职演讲

数学家能做许多事情,但肯定不是人们此刻想让他做的事情。 c:63

相对性原理指出:当人们从原来的(被认可的)坐标系转向一个对它做匀速平移运动的新坐标系时,自然规律不改变它们的形式。 c:89

论理论物理学的方法

如果你们想向理论物理学家们学习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我建议你们坚持下列原则:不听其言,但观其行。 c:112

纯粹的逻辑思考不能为我们提供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所有关于实在的知识来源于经验,流向于经验。用纯粹逻辑方法得到的命题,对于实在来说,完全是空洞的。 c:190

理性给出了体系的结构,而经验内容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必须在理论的结论中被表达出来。 c:90

几何学与经验

只要数学命题涉及实体,它们就是不可靠的;只要它们是可靠的,就不涉及实体。 c:140

什么是相对论

建构性理论的长处在于其完备性、适应性和清晰性,而原理理论的长处则在于逻辑的完美和基础的坚实。 c:137

若不是相对于给定的坐标系而言,谈论两个事件的同时性是毫无意义的。 c:87

它表明某体系的惯性必定有赖于其能量含量,从而直接导致这样一个观念:惯性质量就是潜在的能量。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其独立性,从而与能量守恒原理融为一体 c:84

关于相对论

这首先使人们不得不意识到时间概念是相对的,每个惯性系都有自己的特殊时间。 c:78

论广义相对论的起源

现在可以十分清晰地表述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等价原理:一个均匀引力场中发生的所有运动,与相对于在一个均匀加速却没有引力场的坐标系的运动是一样的。 c:43

从现有的知识看来,这项悦人的成就看起来简直是理所应当的,任何有才智的学生不用太费劲就能掌握它。但是多年来的强烈憧憬、在黑暗中焦虑的探求、信心和疲惫的交替,直到最后曙光出现——所有这些,唯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c:131

物理学中的空间、以太与场的问题

一切科学的宏伟目标:从尽可能少的假设或公理出发,用逻辑推论去涵盖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 c:64

约翰内斯·开普勒

在这个焦虑不安、动荡不定的时代,很难在人性和世事中找到乐趣,这时来缅怀开普勒这样一位如此杰出而又低调的人,让人感到尤为欣慰。 c:60

任何时刻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都不是一颗行星的真实位置,而只是它的方向,而且地球本身正以某种未知的方式绕太阳运动。 c:55

仅凭经验,知识是不可能繁荣生长的,它只能来自理智的发明与观测事实的比较。 c:187

《约翰内斯·开普勒的生平与书信》序

一位克服了来自内心深处以及外界环境的种种困难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确定的崇高目标的人。 c:38

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牛顿之前不存在完备的物理因果关系的体系,能设法描绘经验世界的任何深层特征。 c:61

弗莱特纳船

科学和技术发明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c:84

河道蜿蜒的成因及贝尔定律

地理学家也很清楚,北半球河流主要侵蚀右岸,而南半球河流的表现则相反(贝尔定律)。 c:90

论科学从业者遭受的羞辱——给“意大利科学促进会”的信

我们为获得洞察力所做出的努力,其本质就在于:一方面,试图涵盖经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寻求基本假设的简单和经济性。 c:91

虽然一个内心自由而有良知的人确实可能会被摧毁,但绝不会甘受奴役,或作为盲目的工具。 c:54

理论物理学的基础

科学是这样一种努力,它把我们纷繁芜杂的感觉经验与一种逻辑上连贯一致的思想体系对应起来。 c:145

自然界中的事件都类似于机会[掷骰子]游戏。每个人都可自由地选择其奋斗方向,而且都可以从莱辛的名言中得到安慰:追求真理本身比占有真理更可贵。 c:179

科学的共同语言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以及其形成概念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这使我们认识到,在多大程度上,相同的语言意味着相同的精神状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和思维是连成一体的。 c:176

科学定律与伦理准则

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点,即那些用来建构其连贯一致的体系的概念,不带有情感色彩。对科学家而言,只有“存在”,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有目的。 c:136

我如何创立了相对论

惯性只不过是一个由一些物体共享的性质。如果一个特定的物体旁边没有其他天体,那么它的惯性肯定会消失。我相信,这使广义相对论在认识论上能令人满意。 c: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