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35 lines (135 loc) · 10.7 KB

04-3 卡片筆記法高級流程版(使用 Logseq).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35 lines (135 loc) · 10.7 KB

時間來到兩個禮拜後,若照正常進度,這時讀者肯定手上已經有一百來篇的筆記。雖然短時間東西算是好找(因為都有標時間,還可以用電腦內建的軟體輔助搜尋了)。

但是,面對這麼多篇筆記,我們還是希望可以有更有效率的軟體協助我們整理。特別是筆記之間,要是可以用關鍵字自動串連起來就好了。

(如圖)

我們點擊關鍵字,就能自動找到相關曾經記載的資訊。這是最理想的操作模式!

為什麼我們內心渴求這樣的功能呢?

我們點擊關鍵字,就能自動找到相關曾經記載的資訊。這是最理想的操作模式!

為什麼我們內心渴求這樣的功能呢?

這是因為:在大腦內部,對於記憶本來就是用關鍵字去串連的。透過一串一串的關鍵字,逐漸擴大成關鍵字記憶網路。

只是,我們的大腦始終並沒有那麼大的儲存空間與檢索能量去把我們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記錄下來,所以我們才要靠外部的儲存空間(也就是筆記),把儘可能的紀錄下來。

但在傳統只有紙與筆的世界,要用紙與筆去達成關鍵字網路這樣的效果,卻是十分困難。理論上我們

1.     只要把自己一篇一篇的筆記重新整理成一張一張的卡片線索

2.     再將卡片與照日期編號,並貼上各種顏色的關鍵字貼紙,

3.     再按照知識領域收到不同的卡盒

將來我們需要檢索時,就可以很快的找到我們要的資訊!(事實上這就是盧曼的卡片筆記法原理)

但實際上每個人都非常懶惰,不可能有美國時間與毅力去做這件事。(更何況一開始可能就搞錯卡片筆記法的步驟了)

但是,現在科技進步了。有沒有軟體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呢?更自動、更省力?

有!這套軟體就是 Logseq,在 2020 問世。當初這套軟體的發表,讓我十分驚喜。

它本身的運作原理,就是使用者書寫一張一張的卡片,透過 [[條目]] 與 #tag ,就可以自動串連起來。筆記者可以直接在當則筆記看到過去「相關」筆記的串連與引用關鍵字。

不僅如此,這套筆記一開始就作對了。

這套筆記軟體新增資訊的預設兩種模式:

  • 日誌」( Journal ) 模式 : 以日期流水線做為頁面名稱
  • 「詞條」(Page)模式: 以詞為單位作為頁面名稱

本身就是搭配大腦記憶運作的方式。

下面我會介紹在 Logseq 下新建筆記的流程方法。

模式一:日誌模式

Logseq 的兩種模式:

  • 「日誌」( Journal ) 模式
  • 「詞條」(Page)模式。

詞條模式,是在你很確定自己就是要開什麼關鍵字開始撰寫時,直接開該詞條的頁面開始撰寫。

而日記模式是,當你暫時還不知道要放哪時,可以將搜到的資訊貼在「日誌」上。日後再回來整理

正確的操作流程,是應該先「日誌」再「詞條」。

許多想要入門卡片筆記法與Logseq 的筆記愛好者,在第一次接觸到這套軟體時,也有相同的興奮感。但是打開頁面,寫下關鍵字(等於針對名詞寫卡片定義)後,卻不知道怎麼開頭,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堆積出這樣的網路。

我在前面的章節,提及到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形。是因為「關鍵流程」錯了。

Step 1: 先用日誌模式捕捉「線索」

STEP 2: 使用 ORID 模版格式快速組織

通常我會在日誌模式貼入今日隨手搜到的資訊。有時候是邊看邊查邊貼到裡面。不過呢,有時候只是單純想要記錄今天發生什麼事,有什麼感想體悟。

為了更有組織性,我會使用 ORID 的模版變成心智成本最低的答題模式,來增加效率。

  • *  O-“目標”:觀察外在客觀、事實。了解客觀事實的問題句如下:
    •    看到了什麼?
    • 記得什麼?
    • 發生了什麼事?
  • R-“Reflective”:重新看內在感受、反應。喚起情緒與感受的句子如下:
    •   有什麼地方讓你很感動/驚喜/難過/開心?
    • 什麼是你覺得比較困難/容易/處理的?
    • 讓你覺得印像深刻的地方?
  • I-“Interpretive”:勸釋意義、價值、經驗。尋找前描述意義與價值的問題句如下:
    •   為什麼這些讓你很感動/驚喜/難過/開心?
    •    引發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重要的領悟嗎?   
    • 對你而言,重要的意思是什麼?學到了什麼?
  • D-“Decisional”:找到決定、行動。找到決定和行動的句子如下:
    • 我們有什麼可以改變的地方?
    •   接下來的行動/計劃會是什麼?
    • 還需要什麼資源或支持才能完成目標?
    • 未來你要如何應用?

Step 3: 將這些線索打上 #tag

我並不是一個「隨時整理筆記」的人。不過呢,因為有了 Logseq,我在隨手記完之後,會在我認為有意思的段落或句子,先打上 #tag 。

在 Logseq 中,「詞條」(Page)是與 #tag 直接相關連的。將來若我要整理專有名詞的「專屬詞條」當時這些被打上 #tag 的段落,就會因為內鏈的關係,自動被引入顯示。若覺得看起來雜亂,那時再梳理不遲。

![[Pasted image 20230626222342.png

Step 4: 整理成詞條 [[Page]]

等這些 #tag 線索累積到夠多(大概是 5-10 條),我就會將之整理合併成 [[詞條 ]]。

關鍵字通常是儲存

  • 一個名詞的概述
  • 一個概念的解釋
  • 一套流程的紀錄

等等。

模式二:[[詞條]] 模式

在 Logseq 中,只要使用 [[關鍵字]] 將關鍵字框住,立刻就可以形成一個該詞的獨立節點。或者是點入 #tag 中,也會連到該關鍵字的詞條裡面。

場景示範:撰寫閱讀筆記

1.        開一篇日誌紀錄我目前正在看的某本書。 2.        這本書可以是密度高的書(使用貼上整本砍句法)或密度低的書(複製金句法)。 3.        等待閱讀到一段落(讀完整本書,或至少 1-3 章)時,開始二次整理。 4.        二次整理時,我會在句子間,針對我認為是關鍵字的地方打上 "[[]]" 標記。尚只有模糊想法的大段落,打上 #tag。 5.        Logseq 會針對[[關鍵字]]、#關鍵字 自動進行索引串連。若點進去就是獨立一頁,你可以 Page 詞條就 =  維基百科的條目,這是主條目內容是空白的,但下面注釋方面會自動顯示所有提及到這個關鍵字的所有頁面。 6.        後續你在編輯這個條目時,就可以看著這些相關資訊,快速重新組織這個條目的內容,編寫該名詞卡。

這當中,如果在詞條之內,有看到人名,或書名,我也會立刻先標記人名、或書名卡。通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會是當時摘錄時,原始資訊所提及。

而這往往是重要線索(就我以往的經歷,通常是重要來源,濃度會超高)。

但我在閱讀該本書時已經很忙,現在沒有空再去追閱另外一本書。我就會利用這個方式先記下。有空時再開書籍卡,閱讀被提到的書或作者。

我會另外使用 Logseq 的命名方式Namespace技巧 ,比如說 [[人名卡/巴菲特]]、[[人名卡/查理蒙格]]、[[書名卡/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名詞卡/價值投資]]。

這樣以後我只要點進 [[人名卡]],就可以看到下面有兩個條目是巴菲特、查理蒙格。如果這兩個條目日後沒有內容,但我很有興趣知道,日後再找時間繼續補充整理。

作者再次提醒:

我們在製作筆記甚至卡片筆記時,不應該一開始就先寫「名詞卡」。

而是應該先塞進一堆還未梳理的知識,然後幫這堆東西先打 #tag ,等 #tag 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再用 page 收集起來。

模式三: #tag 模式

在 Logseq 中,使用 [[關鍵字]]或 #關鍵字,通通會連到詞條。

可能有讀者會問這兩者使用時機的差別。

基本上我會用 [[關鍵字]] 去框我很確定的「名詞」、「概念」。而使用 #tag 去對一個段落下注解。

而且在使用上,我們甚至可以對一個段落去打上很多個 #tag 做為註解。

比如說在整理資料時,我會偏好先用 #tag 去梳理一沱資料。

以下當時筆記讀書會的問卷回應。為了要快速將這些資料分類。我將所有的回應都先打上 #tag,然後再去統計到底 #tag 的數量。

再逐一合併 #tag,找到真正的大分類。

模式四: namespace 模式

我們在前面提及了,讀書遇到特別的人名與書名時,我們可以將之拆分出去。這時候會遇到 NameSpace 功能。Namespace 直譯是「命名空間」,用於同一個條目裡面有很多細項時,可以拆出類似資料夾的索引手法。

比如說這是 Modern Business 這套書,廣告這一節的筆記,當初這個詞條資訊量實在太大。於是我用 Namespace 功能,拆成多層去收納。

筆記要拆到多細呢?我自己的原則是筆記最好是維持在 1-2 個捲軸之內可以一目了然看完,太大了我就會拆出去。

TODO  模式

在整理筆記時,有時候常常讀著讀著就會萌發出新想法,或關鍵字。

但當下沒有空追溯填補。

這時我會使用 TODO / DOING 的關鍵字,將想法變成 Do it Later放著。

等待下次有空時,再接續之前的研究進度。(點入 [[TODO]] 這個詞條就可以看到有哪些條目待辦)

模式六: Query

Logseq 本身就內建關鍵字關連功能,而 Query 技巧是在當頁面強行拉進你覺得有關的關鍵資料並展現。

通常我會在做研究比對時,利用頁面這個內建功能進行橫向比對。

模式七: Template

Logseq 還有一個進階功能,就是 Template。但本書在這裡不做操作示範。只敘述概念。

Template 是指你可以將類似結構的東西儲存成模版。下次要開類似類型的節點,可以直接用快速鍵複用。

一般來說,我最會常會在 Logseq 上儲存的卡片模版有幾種:

  •   名詞卡
    • 是什麼?
  • 流程卡
    • 如何做?
  • 後設卡
    • 如何做得更好?
  • 書籍卡
    • 相關進階書籍
    • 人名卡
    •    作者相關書籍
  • 模版卡
    • 文章寫作模版
    • 書籍寫作模版
    • 任務跟蹤模版
    • 會議紀錄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