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Update the note where I underlined.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Signed-off-by: ChenYing Kuo <[email protected]>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evshary committed Oct 20, 2024
1 parent bcb70b2 commit 2c6cf6c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2 changed files with 15 additions and 17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16,26 +16,25 @@ tags:

書中有些讓我特別有感觸的地方:

* 越是遠大的目標,越是不可達成
* 越是遠大的目標,越是不可能透過計畫來達成。能夠透過努力和計畫達成的目標根本稱不上偉大,因為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同樣的方式達成。

> 若⽬標設置⾜夠適度,它就會起到積極作⽤;反之,⽬標越「⾼⼤上」,情況就越複雜。事實上,若想實現更多所謂的豐功偉業,⽬標往往會成為絆腳⽯,⽐如與探索發現、創造⼒、發明或創新有關的⽬標,⼜或者找到真正的幸福之類的⽬標。
> 關鍵在於,通向「⾼⼤上」⽬標的踏腳⽯,往往⾮常奇怪。也就是說,若你只是悶頭盯著⾃⼰的⽬標,那它們可能就是你根本意想不到的東西。
> 若⽬標設置⾜夠適度,它就會起到積極作⽤;反之,⽬標越「⾼⼤上」,情況就越複雜...關鍵在於,通向「⾼⼤上」⽬標的踏腳⽯,往往⾮常奇怪。也就是說,若你只是悶頭盯著⾃⼰的⽬標,那它們可能就是你根本意想不到的東西。
* 新奇比起固定方向的目標更為可靠
* 新奇比起固定方向的目標更為可靠,因為沒有人踩過,更有可能有別人所沒注意到的發現,雖然我們並不知道是什麼。

> 設定⽬標意味著遵循⼀條未知的路徑,朝著遙遠的⽬的地前⾏,⽽新奇性只要求我們遠離已經到過的地⽅。離開⼀個已經到過的地⽅,不僅更簡單輕鬆,還蘊含了更豐富的信息。因為我們可以回顧過去的整個歷史發現,將其作為判斷當前新奇性的參考。因此,相信新奇性是推動進步的⼀台有意義的引擎。
> 設定⽬標意味著遵循⼀條未知的路徑,朝著遙遠的⽬的地前⾏,⽽新奇性只要求我們遠離已經到過的地⽅。離開⼀個已經到過的地⽅,不僅更簡單輕鬆,還蘊含了更豐富的信息...相信新奇性是推動進步的⼀台有意義的引擎。
* 順應本心直覺去走
* 我們的教育讓大家少了目標就沒有方向了,這時或許順應興趣、本心直覺去走,會是一個更靠譜的方式。

>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擺脫對⽬標的盲⽬信奉,只需要隨⼼⾏事、遵循個⼈興趣的指引即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以嚴謹的⽬標為指導。如果你對某件事有強烈的直覺,不妨順應本⼼。如果你沒有明確的⽬標,那也沒必要患得患失,因為不論你最終⾛到哪⾥,結果都不會太壞。
* 物競天擇的重點不在於競爭,而是避開競爭
*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所誤會,物競天擇的重點不在於競爭,而是避開競爭。避開競爭才能夠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 ⾃然進化並不是通過競爭來獲得⽣物多樣性,⽽是通過避免競爭。特別是某⼀⽣物如果能以⼀種新⽅式謀得⽣存,那便是成功找到了⾃⼰的專屬⽣態位。因為它會成為第⼀個以這種新⽅式⽣存的⽣物,所以作為此道開⼭者,競爭不會太激烈,繁衍也會更容易。
* 過於專注在支微末節的競爭沒有太大意義,重點是這個是不是能夠帶來全新領域的踏腳石
* 過於專注在支微末節的競爭沒有太大意義,重點是這個是不是能夠帶來全新領域的踏腳石。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常在不重要的地方跟別人競爭那細微的差異呢?

> 真正的問題是,沒有⼈會持續地關注這些算法,因為通過細枝末節的調整,擠出最後⼀絲性能提升空間的做法,並不會帶來令⼈振奮的洞見。另外,這些純靠擠壓性能提升空間來撐場⾯的算法,本⾝並不能算是「優良」的踏腳⽯。就像⼈類歷史上所有的偉⼤發明那樣,所有被歷史記住的算法,必然是為未來的開拓者奠定基礎的算法。它們將推動新算法的誕⽣,甚⾄幫助我們開闢全新的領域。到那時,誰還會在乎這些新算法在剛開始出現時,與「⽼靠譜」算法⽐較時的表現如何呢?
> 通過細枝末節的調整,擠出最後⼀絲性能提升空間的做法,並不會帶來令⼈振奮的洞見...所有被歷史記住的算法,必然是為未來的開拓者奠定基礎的算法。它們將推動新算法的誕⽣,甚⾄幫助我們開闢全新的領域。到那時,誰還會在乎這些新算法在剛開始出現時,與「⽼靠譜」算法⽐較時的表現如何呢?
## 個人想法

Expand Down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16,26 +16,25 @@ tags:

下面提供一些我畫的重點,幫助你認識這本書。

* 要重視輸出,而只關注輸入
* 當自己覺得很努力卻沒有成果時,看看是不是過度關注輸入,而沒想著對外輸出

> * 內向成長,即圍繞⾃⾝展開的成長活動,⽐如早起、跑步、閱讀等。
> * 外向成長,即圍繞外界展開的成長活動,⽐如寫作、畫畫、寫程式等。
> 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不妨把內向成長看作培養習慣,把外向成長看作打造技能。換成這個說法後,你可能馬上就明⽩問題的癥結所在了:我們過度專注於內向成長⽽忽視了外向成長,即重習慣輕技能,重輸⼊輕輸出。
> ...我們過度專注於內向成長⽽忽視了外向成長,即重習慣輕技能,重輸⼊輕輸出。
* 只有自己夠有價值,才能被他人強烈需要
* 只有自己夠有價值,才能被他人強烈需要,而被需要就會創造交換的機會

> 改變⾃⼰的關鍵是創造價值。
> 這個結論不難理解:因為只有當⾃⾝創造的價值⾜夠⼤時,我們才能被別⼈強烈需要,才能參與到更⼤的社會交換中去,並得到對⽅對等的回饋
> 改變⾃⼰的關鍵是創造價值...因為只有當⾃⾝創造的價值⾜夠⼤時,我們才能被別⼈強烈需要,才能參與到更⼤的社會交換中去,並得到對⽅對等的回饋
* 降低期待,不要急於求成,事情自然就會做好
* 降低期待,不要急於求成,事情自然就會做好。有時太多的壓力都來自於好高騖遠。我們很容易高估短時間內的成果,而低估長時間所帶來的改變。

> 我的⼀個減壓秘訣就是盡量不要同時設定很多⽬標,主動降低期待,不急於看到成果。這⼀秘訣⾮常奏效。因為不管是外部的還是內部的,只要⽬標或欲望⼀多,我們必然會焦慮叢⽣、急於求成
* 讀書只是手段,而非真正的目的
* 讀書只是幫助我們提高視野,用不同維度看事情的手段,而非真正的目的

> 讀書並不是⼈⽣成敗的分⽔嶺,那麽真正的分⽔嶺在哪裡呢?答案也是兩個字:維度。
* 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或許就會解決人生意義這個問題
* 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或許就會解決人生意義這個問題,因為我們被他人所需要

> 需要我們的⼈越多,我們的幸福感就越強,就會樂此不疲地踏上⼈⽣旅途,根本沒有時間去想「⼈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麽」這樣的問題。只有當⾃⼰毫⽆價值、被⼈忽視的時候,我們才會糾結於此
Expand Down

0 comments on commit 2c6cf6c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