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Commit
This commit does not belong to any branch on this repository, and may belong to a fork outside of the repository.
Signed-off-by: ChenYing Kuo <[email protected]>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Showing
1 changed file
with
24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There are no files selected for viewing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 Diff line number | Diff line change |
---|---|---|
@@ -0,0 +1,24 @@ | ||
--- | ||
title: 為什麼社會有分歧 | ||
date: 2024-10-27 17:27:17 | ||
categories: | ||
- 個人體悟 | ||
tags: | ||
--- | ||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都在說社會分裂越來越嚴重。由於網路的發展,各種意見容易匯聚,然後又因為社群媒體的演算法不斷擴大同溫層,讓某些意見持續放大,最終產生出衝突。常見的例子像是國家定位、同性婚姻、核電使用,而在國外更有持槍議題、移民、人種平權等等。 | ||
|
||
在社會中,某些議題上有立場衝突必定是會存在的。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人也都有不同意見。當大家對某個方向都贊同,那社會肯定是會朝這個方向前進,這時就沒有太多討論價值。會吸引人們目光的總是那些有不同意見的議題,透過激烈討論,直到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後才會逐漸潛伏,被其他更引人注目的議題所取代。這就如同大海上有很多波浪,當最大的波浪消失了,大家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次高的波浪上一樣。 | ||
|
||
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們的價值觀也不斷更新,過去認為正確的概念在現代可能也會被推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種族不平等。以美國為例,奴隸制度直到內戰才被廢除,但是一直要到二戰後才真正落實廢除種族隔離。而現在很多社會運動者更加追求在各個領域,各種人種都要能一定程度的參與,例如大學入學或是公司聘用。 | ||
|
||
然而這類社會進步價值的推進,也一定會帶來反作用力。追求進步價值的人 (SJW),常常會被其他相對比較保守的人嘲笑為「覺青」、「左膠」。這個非常正常,任何對社會現狀的改動都會有阻力。一開始可能因為某些事件爆發(如 Black Lives Matter、Me too),改革的動力非常強大,不斷在某個議題上面往前推進,社會也願意支持。但隨著時間推移,改革者的要求越來越多,社會大眾也會逐漸對議題失去興趣,其中的保守派也會開始抗拒,最終反而形成另一股強烈的反對力量把改革派反推回去。這就像是鐘擺一樣,在議題中的兩個立場不斷擺盪,直到形成社會可以接受的新共識。 | ||
|
||
這樣的現象其實我們可以在很多例子上看見。以前陣子台灣的同婚議題來看,同志對同性婚姻的訴求得到年輕人的認可,產生出改革力量,推動公投。然而社會雖然對同性戀愛的接受度越來越大,卻還是無法忍受改變傳統上對婚姻的定義,最終在公投上否決了這項改變。不過從結果上來說,儘管同性婚姻沒成功,但是社會也接受了新的同性伴侶相關法律。就像是改革派往前兩步,保守派往後推一步,最終還是前進一步,社會達成了新的共識。 | ||
|
||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全球化上面,過去幾十年由於全球化,人們可以享受發展中國家製造的便宜商品,但卻也造成了先進國家的製造業外流。美國的藍領階層在 2016 年的大選反撲中選出了川普,透過拉高關稅而造成逆全球化。現在再加上地緣政治和疫情的原因,逆全球化的趨勢短時間內應該是不會緩解,但可預期的是也不會回到大家完全閉關鎖國的格局。整體態勢應該最終還是在一個新的共識點達成平衡,直到下一股外在力量再次引發改變。 | ||
|
||
回到我們個人,我們所參與的團體,例如公司、社團等等,其實也是一種小社會。當遇到外在壓力下,通常也會產生出改革和保守兩股力量。舉例來說,公司營收不好需要進行轉型、社團老化需要吸引新血加入。改革派會認為不變動就是等死,保守派則是擔心太大的變動會失去了團體本身的價值,導致團體的崩解。兩種力量在內部不斷拉扯,直到找出新的平衡出來。 | ||
|
||
雖然我們這裡使用改革和保守兩種詞,但這並沒有任何的褒義和貶義。改革並不代表有完美結局,看看多少國家在革命後陷入貧窮崩壞。保守而轉型太慢也常常是公司被新的挑戰者所取代的原因。改革沒有保守的制約往往會衝太快,讓系統不穩定而崩潰,反過來說,保守也需要有改革派的驅動來應對新的挑戰。有智慧的領導人必須要在這兩種勢力中小心翼翼維持平衡,走出緩慢並有力的改變力量。 | ||
|
||
我們人類總是喜歡有共識沒分歧,但是分歧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是一定存在的,因為人與人彼此間就是不一樣。分歧從來不是壞事,這是社會多樣性的一種展現。當我們可以用比較自然態度看待他人意見不同時,社會也越不會二極化、彼此相互對立。因為我們知道不同立場都有存在的必要,唯一需要的是一套穩定合理產生出彼此都能接受共識的方法。這個方法可能是公投、可能是選舉,只要人們可以接受即可。當分歧可以用這套系統來彌合,社會就不會因此而產生分裂,進而朝有共識的方向往前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