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DCI 2018 汽车行业用户观点主题及情感识别 决赛一等奖方案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yilifzf/BDCI_Car_2018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汽车行业用户观点主题及情感识别 (Just a test 团队决赛一等奖方案)

注意:

  • 目前开源的代码按照下面的说明应该是可以跑通的,但是因为整个框架比较复杂所以可能有文档没有说清楚的地方,遇到问题可以给我们提issue,或者email
  • 我们的实验表明,其实只用BERT就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结果,和全部模型比差距比较小,所以如果不是太关心完美复现,可以只跑bert的代码,这样会省去很多的时间。
  • 我们的代码目前还没有进行优化,所以里面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我们很多网络没有用batch,请大家见谅。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们会考虑更新,优化一下代码结构。
  • 如果有其他的问题也可以给我们反馈。

关于将tf-checkpoint转为pytorch_model.bin的问题。

  • 由于huggingface的pytorch版的BERT已经更改了转换的代码以及load的方式,主要就是从最初版本的存储BertModel改成了BertForPreTraining,所以如果你用huggingface最新的脚本转换得到的pytorch_model.bin会和我们基于最初版本转换脚本的代码不兼容,因此提醒一下,请使用我们提供的脚本或者huggingface最早的转换脚本。
  • 不过huggingface更改之后的脚本可能解决一些潜在的bug,所以后续计划中我们会将整个BERT模块和最新版本兼容。

代码运行环境:

* 基于Anaconda的python3 (最好是python3.5)
* pytorch 0.4.*
* skmulti-learn
* tqdm
* hanlp (分词需要,不过我们已经提供了预处理过的文件,可以不装)

方案概述:

  • 我们采用pipeline的方式,将这个任务拆为两个子任务,先预测主题,根据主题预测情感极性(ABSA),这两个任务我们都使用深度学习的方式来解决
  • 主题分类是一个多标签分类问题,我们使用BCE来解决多标签问题,我们使用不同的模型不同的词向量(2*4)训练了8个模型,再加上微调的中文BERT,一种九个模型,我们使用stacking的方式在第二层利用LR极性模型融合,得到预测概率,并使用threshold得到最终预测的标签。
  • 基于角度的情感分类是一个有两个输入的多分类问题,我们使用了三种比较新的网络设计和四种词向量再加上微调的BERT一共13个模型,同样我们也用LR来做stacking。

pretrained models:

  • 我们将预训练好的模型放在了下面的链接中,可以直接拿来测试,免去长时间的训练。
  • 链接: BaiduYun 提取码: 47e7
  • 其中:
    • backup_polarity.zip:保存了用来预测情感极性的三个模型四种embedding五折共60个checkpoint。请将其backup_polarity里面的各个文件夹放在polarity_level_aspect/目录下。
    • backup_aspect.zip保存了用来预测主题的两个模型四种embedding五折共40个checkpoint。请将backup里面的各个文件夹放在attribute_level/目录下。
    • backup_bert.zip保存了分别用来预测主题和情感极性五折共是十个checkpoint。请将其里面的两个个文件夹放在berrt/glue_data/目录下。并且要将polarity_ensemble_online_submit重命名为polarity_ensemble_online
    • backup_chinese_bert.zip 保存了我们将谷歌开源的中文BERT转为pytorch版本的预训练模型,可以用来做fine tune。请将chinese_L-12_H-768_A-12文件夹放在bert/目录下。
    • backup_embedding.zip 保存了我们使用的embedding, 主要是一个由elmo得到的句子表示。请将backup_embedding下的词向量放在embedding/目录下。

代码框架:

  • dataset/: 存放原始的数据集,以及预处理脚本
  • data/: 存放预处理过的数据集,最终主题的预测以及情感的预测也会存储在这里。
    • train.txt: 预处理之后的训练集
    • test.txt: 预处理之后的测试集
    • vocabulary.pkl:词表
    • test_predict_aspect_ensemble.txt: 预测主题的结果文件
    • test_predict_polarity_ensemble.txt: 预测情感极性的结果文件
    • submit2.py:生成最终的提交结果
    • submit2.csv: 最终的提交结果。
  • embedding/: 存储我们处理过的词向量文件以及elmo
    • embedding_all_merge_300.txt, 来自于Chinese-Word-Vectors的mixed-large的Word feature.
    • embedding_all_fasttext2_300.txt, 来自于fasttext
    • embedding_all_tencent_200.txt, 来自于Tencent AI Lab Embedding Corpus
    • embeddings_elmo_ly-1.hdf5, 使用中文elmo得到的句子表示,elmo来自于ELMoForManyLangs 。因为太大,所以我们没有放在代码这里,你可以在百度云链接中的backup_embedding.zip中找到它
  • attribute_level/:运行主题分类的模块, 里面有:
    • attribute_level.py: 主要运行文件,主要接受以下命令行参数:
      • --mode: 运行模式,
        • 0: 代表leave out 训练,
        • 1: 代表五折交叉训练, 用于后面的stacking
        • 2: stacking, 利用五折交叉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并stacking。
      • --model: 训练使用的模型:
        • CNN
        • AttA3: 一种使用label attention的RNN模型
      • --w2v: 指定使用的词向量:
        • merge: embedding_all_merge_300.txt
        • fasttext2: fasttext词向量
        • tencent: 腾讯词向量
      • --use_elmo: 是否使用elmo
        • 0 : 不使用elmo
        • 2 : 只使用elmo,读取embedding/中的elmo的hdf5文件,最终表示和词向量无关。
      • --EPOCHS: 训练轮数
      • --saved: stacking测试时是从头测试,还是直接读取存储好的预测结果
        • 0 : 读取checkpoint对dev集和测试集进行预测
        • 1 :直接读取存储好的dev集和测试集预测结果
      • --check_dir:训练时指定checkpoint的存储位置
      • --test_dir: 指定测试时读取checkpoint或者预测结果的文件夹位置, 因为做stacking同时读取多个模型,所以可以用指定多个文件夹,用‘#’做分隔
    • networks2.py: 我们实现的模型网络代码文件
    • 保存各个模型的checkpoint的文件夹:命名格式为cp_ModelName_w2vName,
      • w2vName中,0代表merge 词向量, 2 代表使用了elmo(没有用词向量),ft2 代表fasttext词向量, tc代表腾讯词向量。
  • polarity_level_aspect: 给定主题的情感分类模块:
    • ab_polarity.py :主要运行文件, 命令行参数类似于attribute_level.py
    • networks.py :模型实现文件
  • utils: 一些代码工具,比如封装数据集类,训练骨架,评测函数等。

One Step:

  • 因为训练模型比较久而且模型比较大,所以我们提供了所有checkpoint对OOF和测试集的预测结果,只需要简单的做一下stacking就可以得到我们提交的最好结果:
cd attribute_level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2 --test_dir cp_CNN_0#cp_CNN_ft2#cp_CNN_2#cp_CNN_tc#cp_AttA3_0#cp_AttA3_ft2#cp_AttA3_2#cp_AttA3_tc#cp_Bert --saved 1
cd ../polarity_level_aspect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2 --test_dir cp_HEAT_0#cp_AT_LSTM_0#cp_HEAT_ft2#cp_AT_LSTM_ft2#cp_HEAT_2#cp_AT_LSTM_2#cp_HEAT_tc#cp_AT_LSTM_tc#cp_GCAE_0#cp_GCAE_2#cp_GCAE_ft2#cp_GCAE_tc#cp_Bert --saved 1
cd ../data
python submit2.py

最后生成的submit2.csv即可用于提交。

  • 当然如果想要从头复现,可以看下面的说明:

预处理模块:

  • 主要就是分词,分别运行clean_data.py, 和clean_test.py文件在data文件夹中生成预处理好的train.txt和test.txt
  • 不过我们已经提供了预处理好的文件,所以不需要运行。
  •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重新运行了分词程序,那么你生成的数据集的词表可能和我们提供的词向量的词表不一致,所以你必须重新运行prepare_w2v.py里面的prepare_w2v函数构建新的词表和词向量。

运行主题分类模块:

  1. 训练阶段:(由于训练时间比较长,你可以直接跳到第三步加载我们预训练好的模型)

    首先进入attribute_level文件夹:

    cd attribute_level
    

    以五折交叉训练基于fasttext词向量的CNN模型为例:只需运行: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1 --model CNN --use_elmo 0 --w2v fasttext2 --EPOCHS 5 --check_dir cp_CNN_ft2
    

    这样就会在cp_CNN_ft2文件夹中生成五个checkpoint,名称为如下格式:checkpoint_Model_score_fold.pt 类似地所有模型和embedding执行命令如下:

    # CNN + merge: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1 --model CNN --use_elmo 0 --w2v merge --EPOCHS 5 --check_dir cp_CNN_0
    # CNN + fasttext: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1 --model CNN --use_elmo 0 --w2v fasttext2 --EPOCHS 5 --check_dir cp_CNN_ft2
    # CNN + tencent: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1 --model CNN --use_elmo 0 --w2v tencent --EPOCHS 5 --check_dir cp_CNN_tc
    # CNN + elmo: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1 --model CNN --use_elmo 2 --EPOCHS 5 --check_dir cp_CNN_2
    

    训练AttA3模型如下:

    # AttA3 + merge: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1 --model AttA3 --use_elmo 0 --w2v merge --EPOCHS 5 --check_dir cp_AttA3_0
    # AttA3 + fasttext: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1 --model AttA3 --use_elmo 0 --w2v fasttext2 --EPOCHS 5 --check_dir cp_AttA3_ft2
    # AttA3 + tencent: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1 --model AttA3 --use_elmo 0 --w2v tencent --EPOCHS 5 --check_dir cp_AttA3_tc
    # AttA3 + elmo: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1 --model AttA3 --use_elmo 2 --EPOCHS 5 --check_dir cp_AttA3_2
    

    至此我们在各对应文件夹中共得到了40个checkpoint。

  2. 微调Bert阶段:

    • 我们修改了一个开源的pytorch版本的BERT, 并在本数据集上fine tune了谷歌放出来的中文BERT
    • 首先我们我们将数据集按五折处理成tsv格式,放在bert/glue_data下,(我们已经帮你处理过了)
    • 下载预训练的BERT模型,运行以下命令行完成转换:
    export BERT_BASE_DIR=chinese_L-12_H-768_A-12
    python convert_tf_checkpoint_to_pytorch.py --tf_checkpoint_path $BERT_BASE_DIR/bert_model.ckpt --bert_config_file $BERT_BASE_DIR/bert_config.json --pytorch_dump_path $BERT_BASE_DIR/pytorch_model.bin
    
    • 注意如果你使用huggingface最新的转换脚本会出现state_dict不匹配的问题。所以你最好使用我们提供的转换脚本,或者是我们提供的huggingface最早的转换脚本convert_tf_checkpoint_to_pytorch_raw.py。
    • 或者将百度云中转换好的chinese_L-12_H-768_A-12文件夹放在bert/目录下
    • 设置环境变量:
      export GLUE_DIR=glue_data
      export BERT_BASE_DIR=chinese_L-12_H-768_A-12
      
    • 在bert/文件夹下运行下面的命令进行fine-tune (5cv): (需要一块8GB显存的GPU)
      python run_classifier_ensemble.py --task_name Aspect --do_train --do_eval --do_lower_case --data_dir $GLUE_DIR/aspect_ensemble_online --vocab_file $BERT_BASE_DIR/vocab.txt --bert_config_file $BERT_BASE_DIR/bert_config.json --init_checkpoint $BERT_BASE_DIR/pytorch_model.bin --max_seq_length 128 --train_batch_size 24 --learning_rate 2e-5 --num_train_epochs 5 --output_dir $GLUE_DIR/aspect_ensemble_online --seed 42
      
    • fine-tune之后会在各自的fold的文件夹下得到对应的预测结果oof_test.npy
  3. 使用预训练好的模型:

  • 以上两步的所有checkpoint我们都放在了百度云链接里,下载解压之后,放入对应的文件目录下即可,这样可以免去长时间的训练。
  • 注意文件夹的对应关系
  • 很遗憾我们没有保存Aspect的BERT checkpoint, 我们只保存了它的预测结果,因为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已经预测过了。
  • load 模型时, 我们都是在GPU上读取和保存的,我们没有在CPU上进行过测试,所以如果load有问题可以自行修改load处语法,或者联系我们。
  1. 预测和stacking阶段:
  • 不管是从头训练还是直接下载,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训练好的模型,我们可以进行预测。
  • 我们首先用BERT模型进行预测,事实上我们在每个fold训练时已经将预测结果保存为npy,我们现在只需要将五折结合起来。

在 bert\glue_data\文件夹下运行下面命令:

python generate_npy.py aspect_ensemble_online

这样我们在aspect_ensemble_online路径下得到一个npy文件夹,将它拷贝到aspect level 下的cp_Bert目录即可。

cp -r ../bert/glue_data/aspect_ensemble_online/npy cp_Bert/

然后我们用之前的40个checkpoint对测试集进行预测: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2 --saved 0 --use_elmo 2 --test_dir cp_CNN_0#cp_CNN_ft2#cp_CNN_2#cp_CNN_tc#cp_AttA3_0#cp_AttA3_ft2#cp_AttA3_2#cp_AttA3_tc

这样会在对应checkpoint的目录下生成一个npy文件夹,里面存放了oof的预测,oof的label,以及test的预测结果。

最后我们将这9个模型的npy进行stacking:

python attribute.py --mode 2 --saved 1 --test_dir cp_CNN_0#cp_CNN_ft2#cp_CNN_2#cp_CNN_tc#cp_AttA3_0#cp_AttA3_ft2#cp_AttA3_2#cp_AttA3_tc#cp_Bert

最终预测的主题结果, 存放在data/test_predict_aspect_ensemble.txt中。

运行情感分类模块:

  1. 训练阶段:(由于训练时间比较长,你可以直接跳到第三步加载我们预训练好的模型)
  • 和主题分类类似:
    # AT_LSTM + merge: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AT_LSTM --use_elmo 0 --w2v merge --EPOCHS 5 --check_dir cp_AT_LSTM_0
    # AT_LSTM + fasttext: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AT_LSTM --use_elmo 0 --w2v fasttext2 --EPOCHS 5 --check_dir cp_AT_LSTM_ft2
    # AT_LSTM + tencent: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AT_LSTM --use_elmo 0 --w2v tencent --EPOCHS 5 --check_dir cp_AT_LSTM_tc
    # AT_LSTM + elmo: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AT_LSTM --use_elmo 2 --EPOCHS 5 --check_dir cp_AT_LSTM_2
    # HEAT + merge: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HEAT --use_elmo 0 --w2v merge --EPOCHS 5 --check_dir cp_HEAT_0
    # HEAT + fasttext: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HEAT --use_elmo 0 --w2v fasttext2 --EPOCHS 5 --check_dir cp_HEAT_ft2
    # HEAT + tencent: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HEAT --use_elmo 0 --w2v tencent --EPOCHS 5 --check_dir cp_HEAT_tc
    # HEAT + elmo: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HEAT --use_elmo 2 --EPOCHS 5 --check_dir cp_HEAT_2
    # GCAE + merge: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GCAE --use_elmo 0 --w2v merge --EPOCHS 5 --check_dir cp_GCAE_0
    # GCAE + fasttext: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GCAE --use_elmo 0 --w2v fasttext2 --EPOCHS 5 --check_dir cp_GCAE_ft2
    # GCAE + tencent: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GCAE --use_elmo 0 --w2v tencent --EPOCHS 5 --check_dir cp_GCAE_tc
    # GCAE + elmo: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1 --model GCAE --use_elmo 2 --EPOCHS 5 --check_dir cp_GCAE_2
    
    最终我们得到3种网络4种embedding 在5折下的60个checkpoint保存在对应的文件夹中。
  1. 微调Bert阶段:
  • 和主题分类类似,但是需要一个aspect预测的结果作为输入。运行data文件夹下的build_test_for_predict.py脚本后, 将生成的test.tsv放在bert/glue_data/polarity_ensemble_online/下即可。
  • 设置环境变量:
    export GLUE_DIR=glue_data
    export BERT_BASE_DIR=chinese_L-12_H-768_A-12
    
  • 在bert/文件夹下运行下面的命令进行fine-tune (5cv): (需要一块8GB显存的GPU)
    python run_classifier_ensemble_polarity.py --task_name Polarity --do_train --do_eval --do_lower_case --data_dir $GLUE_DIR/polarity_ensemble_online --vocab_file $BERT_BASE_DIR/vocab.txt --bert_config_file $BERT_BASE_DIR/bert_config.json --init_checkpoint $BERT_BASE_DIR/pytorch_model.bin --max_seq_length 128 --train_batch_size 24 --learning_rate 2e-5 --num_train_epochs 5 --output_dir $GLUE_DIR/polarity_ensemble_online --seed 42
    
  • fine-tune之后会在各自的fold的文件夹下得到对应的checkpoint,最好的模型是model_best.pt
  1. 使用预训练好的模型:
  • 如果不做上面两步长时间的训练可以直接用我们训练好的模型
  • 从百度云中下载之后解压到backup_polarity.zip得到60个checkpoint,将backup_bert.zip中的polarity_ensemble_polarity放在bert/glue_data/下。
  • 注意文件夹的对应关系
  1. 预测和stacking阶段:
  • 我们首先用BERT模型进行预测,每个fold下有一个model_best.pt的checkpoint,我们通过下面的命令加载它们并进行预测(记得像微调时一样设置环境变量):
python run_classifier_ensemble_polarity.py --task_name Polarity --do_test --do_predict --do_lower_case --data_dir $GLUE_DIR/polarity_ensemble_online --vocab_file $BERT_BASE_DIR/vocab.txt --bert_config_file $BERT_BASE_DIR/bert_config.json --init_checkpoint $BERT_BASE_DIR/pytorch_model.bin --max_seq_length 128 --train_batch_size 24 --learning_rate 2e-5 --num_train_epochs 10 --output_dir polarity_output_ensemble_online/ --eval_batch_size 32
  • 然后我们将五折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
python generate_npy_for_polarity.py polarity_ensemble_online

我们将生成的npy文件夹拷贝到polarity_level_aspect路径下:

cp -r ../bert/glue_data/polarity_ensemble_online/npy cp_Bert/

类似地我们先生成60个checkpoint的oof的npy: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2 --use_elmo 2 --saved 0 --test_dir cp_HEAT_0#cp_AT_LSTM_0#cp_HEAT_ft2#cp_AT_LSTM_ft2#cp_HEAT_2#cp_AT_LSTM_2#cp_HEAT_tc#cp_AT_LSTM_tc#cp_GCAE_0#cp_GCAE_2#cp_GCAE_ft2#cp_GCAE_tc

然后将这13个模型进行最终的stacking融合:

python ab_polarity.py --mode 2 --saved 1 --test_dir cp_HEAT_0#cp_AT_LSTM_0#cp_HEAT_ft2#cp_AT_LSTM_ft2#cp_HEAT_2#cp_AT_LSTM_2#cp_HEAT_tc#cp_AT_LSTM_tc#cp_GCAE_0#cp_GCAE_2#cp_GCAE_ft2#cp_GCAE_tc#cp_Bert

这样我们最终在data文件夹下生成了test_predict_polarity_ensemble.txt文件,里面即为预测结果。

提交:

  • 在data目录下, 运行提交脚本:
cd data
python submit2.py

生成的submi2.csv 即为我们的提交文件。

ISSUES:

  • 关于UNK的问题:
    • 由于本比赛是公开测试集的,所以我们没有考虑UNK的问题,如果想把本代码用于实际应用之中,需要添加对UNK的处理,即使用prepare_w2v_with_UNK.py生成词表和词向量而不是prepare_w2v.py

Contact:

sqfzf69(At)163.com

About

BDCI 2018 汽车行业用户观点主题及情感识别 决赛一等奖方案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